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650)
- 作品数:25 被引量:170H指数:8
- 相关作者:周振宏周敏李莹莹陈永生刘慧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六安市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 2022年
- 以六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MOP-PLUS耦合模型模拟多情景下的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定量分析了六安市2000—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且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各类用地面积均有所减小。(2)2030,年在自然发展与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规模相较于2020年有一定的扩展趋势;而在经济-生态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展得到了一定的限制,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缓和,水域面积保持相对稳定。(3)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平均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特征,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以低、较低和较高风险为主。(4)2030年,3种情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平均指数较2020年均有所增大,其中生态-经济发展情景下增幅最小,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风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 周振宏刘东义王诗琪汤伟宏周敏胡琦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树冠尺度及生长空间需求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树冠的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态价值,探明树种合理的生长空间需求对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与经营维护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合肥环城公园内优势度靠前的10个城市森林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公园6个景区57块固定样地,在对冠幅、胸径及树高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异速生长法,利用箱型图检验离群值,比较构建冠幅、树高与胸径的最优模型,并对树木最适宜生长空间大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树种冠幅与胸径、树高与胸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两种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侧柏和栾树外,异速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3,R^2整体高于一元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布范围在0.2~0.3之间,整体上小于一元回归;F值除雪松外,均高于一元回归F值。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异速生长模型拟合度优于一元回归模型;不是所有树种的冠幅、树高都与胸径高度正相关,在10个树种的研究中,银杏、女贞和椤木石楠的冠幅-胸径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2分别为0.793、0.757和0.665;银杏、栾树和雪松的树高-胸径模型拟合度较好,R^2分别为0.772、0.579和0.547;栾树、侧柏的冠幅-胸径模型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096和0.188;构树、刺槐和桂花的树高-胸径拟合度较差,R^2分别为0.065、0.010和0.112;选择分位数回归对异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构建10种树木的异速生长模型并在95%分位数回归下进行讨论,以树木平均胸径15 cm为例,预测估算出当胸径为15 cm时10种树木在适宜的生长空间中的冠幅和树高大小。【结论】本文构建的最优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均显著,说明冠幅、树高变量对合肥环城公园内树木胸径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其中冠幅-胸径模型拟合精度略高于树高-胸径模型的拟合精度。
- 王嘉楠夏媛倩赵德先储显胡马胡隽刘慧
- 关键词:树冠胸径异速生长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营造策略研究——以杭州市求是村为例
- 2022年
- 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入手,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面临的困境,表现为乡村自然景观退化、人文景观融入不足和农业生产景观破碎萎缩三个方面.针对乡村景观面临问题,提出重塑自然景观、活化人文景观、丰富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策略.随后以求是村为案例,分析村庄现状,并进行总体规划和针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的节点设计,总结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为今后的乡村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 王瑞周振宏李莹莹
- 关键词:乡村景观
- 基于神经网络综合建模的城市韧性测度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城市韧性水平是评价城市安全状况的有效测度,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韧性水平测度,为城市群环境系统优化、城市韧性建设、管控措施制定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以合肥都市圈为例,从设施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4个方面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综合建模方法对合肥都市圈2010—2019年的城市恢复力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并对城市韧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的城市韧性水平总体呈现“W”型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3578上升至2019年的0.5802,增长率为62.16%;从空间分异性来看,城市组团之间差异较大,至2019年桐城市最高为0.6693,淮南市最低为0.4853,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研究时段内,城市韧性水平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心地区城市韧性水平逐年降低,边缘地区逐年上升,呈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特征。
- 周振宏胡琦朱庆山周敏王绘绘刘东义汤伟宏
- 关键词:综合评估BP神经网络熵权法
- 不同类型参与者对城市绿地树种的评价与选择被引量:5
- 2017年
-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绿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绿化树种选择的决策者,城市绿地树种结构的初始分布完全由人为选择控制。现阶段受人为因素干扰,城市绿地表现出的诸如树种优势度集中、结构单一、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从参与者角度探明城市绿地树种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城市绿地树种选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让政府主管部门、规划设计者、绿化施工企业、苗木供应者及市民公众5类绿化参与者对树种选择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再运用SPSS 23.0软件对5类绿化参与者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参与者角度对合肥市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参与者对城市绿地树种选择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判断不同;(2)政府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者对城市绿地树种选择影响因素的权重评价数据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与绿化施工企业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3)根据绿化参与者的权重数据对合肥市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不同参与者综合评价在3.0分以上的树种154种,其中Ⅰ类树种51种、Ⅱ类树种44种、Ⅲ类树种59种。
- 王嘉楠赵德先刘慧吕志坤王海珣
- 关键词:园林学城市绿地树种选择参与者综合评价
- 马鞍山市生态网络识别与优化被引量:4
- 2022年
-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区域生境斑块破碎,科学地构建生态网络可以有效地连接区域生境斑块,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方法与生境斑块最小面积、景观连通性分析最佳距离阈值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源地;MCR模型识别潜在廊道;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重要廊道,最后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构建马鞍山市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山市识别的生态源地共计14处,识别的潜在生态廊道共计91条,重要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82条,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域西北与中东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共有生态源地17处、生态廊道136条,廊道网络结构相关指数有较大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马鞍山市生态网络的识别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使之合理地协调未来马鞍山市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生态保护。
- 周振宏王绘绘朱庆山胡琦刘东义周敏汤伟宏
- 关键词:MCR生态网络生态廊道
- 不同地震强度对城市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影响
- 2021年
- 当前园林景观存在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为分析不同地震强度下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关联性,本研究提出基于多阶本征模态函数分析的不同地震强度对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影响关系模型。研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特征分解,结合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强度的轴压承载力分析,结合应力状态分析方法进行园林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特征分析,提取不同地震强度下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关联规则特征,构建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多阶本征模态函数分析模型;结合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方法进行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不同地震强度对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影响分析的准确性较高,地震强度对园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有正相关性,通过对二者关系的量化分析,能有效指导园林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设计。
- 周振宏朱庆山
- 关键词:地震强度园林景观
- 基于景观格局和遥感生态指数的马鞍山市生态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揭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选取马鞍山市2000、201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其景观格局指数,同时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马鞍山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1)由于建设用地增长,导致景观类型格局指数发生改变,其中斑块面积增长率为1.8%,增长速度与其他景观类型相比较快;(2)研究区2000、2010和2020年RSEI均值分别为0.573、0.781和0.648,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反映植被覆盖度和人造地表的绿度指标和湿度指标对马鞍山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最大;(3)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在空间上基本吻合,能反映生态质量变化,研究可为马鞍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周振宏汤伟宏朱庆山刘东义王绘绘周敏胡琦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生态环境质量
- 合肥都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 2022年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够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利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2014—2018年合肥都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上升的趋势,从0.11上升到0.29。马鞍山和六安等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合肥和滁州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变化幅度较小。影响合肥都市圈的主要障碍因子有人口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均生产总值。
- 周振宏周敏朱庆山刘东义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PSR模型熵权法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时空动态演变被引量:8
- 2017年
- 从"绿色空间"这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社会、经济与生态统筹的切入点入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通过对上海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的追踪,对1997、2000、2005和2008年绿色空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以绿色空间的减少和非绿色空间的增加为典型特征。11年间,在各种绿色空间用地变化中,农田动态变化度最高,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661.50 km^2,减幅达22.69%;从农田的转移方向来看,主要是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城镇绿地,分别占农田面积总流出量的72.14%和37.37%;而森林绿地、灌草地和水域的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其动态变化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表明内部结构不稳定性增强,绿色空间内部类型的转变主要是农田向城市绿地转变。从景观多样性时空演变分析看,郊区地区比中心城区有着更高景观多样性。
- 李莹莹黄成林
- 关键词:景观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