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1SJD720013)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楠朱虹彭波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人与社会关系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从人与类的异化到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 2013年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人与类的统一、人与类的异化以及人向社会复归的三阶段。《资本论》把这种哲学思辨过程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基于异化劳动的人与类转变为基于剩余价值的人与社会,但扬弃异化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世界人与社会的异化并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占有,而在于剩余价值永远脱离劳动者和社会整体。把剩余价值向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复归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异化科学发展观
-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探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社会主义国家力量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资本社会
- 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
- 2013年
-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 吴楠彭波
- 关键词:两重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 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
- 2013年
-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自发与人为并存、分化与依赖并存、自由与平等并存。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当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 吴楠彭波
- 关键词: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谈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
- 2011年
- 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建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哲学范围内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哲学与经济学双向互动中完成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表现为从异化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向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人本观的转变。揭示马克思人本观的历史性转变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彭波吴楠
- 关键词:人本观唯物主义人道主义
- 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当代审视
- 2011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把个人与社会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各自发展的主体,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创建契约型文化,实现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变,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 吴楠朱虹
- 关键词: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