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1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425H指数:11
相关作者:鹿化煜唐领余羊向东沈吉王苏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孢粉
  • 4篇古气候
  • 3篇植被
  • 3篇全新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孢粉记录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湖泊沉积记录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高原西部
  • 2篇季风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指标
  • 1篇第三纪
  • 1篇冬季风
  • 1篇盐度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唐领余
  • 3篇鹿化煜
  • 2篇安芷生
  • 2篇李承森
  • 2篇沈吉
  • 2篇李春海
  • 2篇王苏民
  • 2篇徐景先
  • 2篇羊向东
  • 2篇苗晓东
  • 2篇谭红兵
  • 2篇安成邦
  • 2篇王宇飞
  • 2篇李珍
  • 2篇马海州
  • 2篇王苏民
  • 1篇孙有斌
  • 1篇童国榜
  • 1篇费杰
  • 1篇曹广超

传媒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Acta B...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植被和古气候被引量:17
2003年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孢粉组合均以被子植物占优势 ,蕨类和裸子植物次之 ,藻类类群少。龙陵孢粉组合比羊邑孢粉组合含有更丰富的亚热带被子植物成分 ;裸子植物类群相对较少 ;蕨类类群较多 ,但孢子含量低。与研究地区现生植被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羊邑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现在分布于羊邑地区海拔 2 80 0~3 1 0 0m的地带 ,其余部分来自海拔 3 2 0 0m以上的云冷杉林 ;而龙陵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今日龙陵地区海拔 1 60 0~ 2 50 0m的地带 ,其余部分来自海拔 2 30 0~2 90 0m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这些云南西部晚上新世植被反映了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
徐景先王宇飞杜乃秋
关键词:晚上新世古气候孢粉组合植被
洱海地区一万多年以来气候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被引量:38
2003年
根据对洱海北部10.8m深水区ES孔沉积物高分辨率的孢粉、粒度、碳屑、藻类分析,结合AMS14C 测年数据,划分了11个阶段,恢复了一万多年以来云南洱海地区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全球性的降温事件在该地区都有明显的反映,包括9900aBP(Younger Dryas)、8500aBP、7100aBP、5100aBP左右的四次冷事件,6800-5500aBP为全新世水热配置最佳期,距今2400年开始该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人类活动.
周静王苏民吕静
关键词:气候环境全新世孢粉粒度
Late Miocene Woods of Taxodiaceae from Yunnan, China被引量:2
2003年
Late Miocene wood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Luhe Basin in Chuxiong Borough, central Yunnan, China. The calcified woods preserved in the Shigucun member of the Shihuiba Formation, are represented by fallen logs and stumps. Two species of fossil wood, Taxodioxylon cryptomeripsoides Schonfeld 1953 and T. cunninghamioides Watari 1948, are described. Their anatomical structure shows striking similarities to the woods of Cryptomeria and Cunninghamia respectively. That the two fossil woods are classed in the Taxodiaceae suggest a subtropical, humid, and warm environment in Lithe during Late Miocene. They compare favorably to other fossil specimens and species reported from localities ranging from Cretaceous to Pliocene. This is the first record of the presence of the species T. cryptomeripsoides and T. cunninghamioides in late Miocene of Yunnan.
扆铁梅李承森徐景先
关键词:YUNNANPALAEOENVIRONMENT
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对中国的古气候效应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通过搜寻公元 1 0世纪冰岛埃尔加 (Eldgj偄)火山喷发前后 (公元 932~ 94 8年 )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以及树轮记录 ,重点发掘并考订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记录 ,对公元 1 0世纪冰岛埃尔加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 ,特别是对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综合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及日本等地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树轮记录 ,发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 934~ 935年和公元 939~ 94 2年两个时期。公元 934~ 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 ,公元 939~ 94 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开始后直至公元 938年 ,中国出现了区域性的气候变暖 ,变暖的峰值可能在公元 934年。从现有历史文献证据分析 ,埃尔加火山喷发后中国的降温发生在公元 939~ 94 2年。初步估计 ,公元 939年到 94 0年冬季 (939年 1 2月至 94 0年 2月 )中国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公元 933~ 938年的降温幅度可达 5℃~ 8℃。我们对埃尔加火山喷发过程的考订印证了前人的推测 :埃尔加火山在 3~ 8年的喷发过程中 ,可能于公元 934年和 939年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费杰周杰安芷生
关键词:历史文献埃尔加火山喷发古气候
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被引量:36
2007年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被的多次快速变化。在44.2—11kaBP期间,静宁地区植被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其中44—29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发育针叶林,温度低于现在;23kaBP之后,气候冷干,以稀疏草原为主,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全新世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8kaBP有近1700年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研究区早、中全新世,约8.8—5.8kaBP沉积环境较湿润;自3.8kaBP以后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干,植被开始向草原荒漠化演变。然而,研究区整个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多次干湿交替现象,据孢粉记录,其中可能存在11次气候干寒事件。
唐领余李春海安成邦汪卫国
关键词:孢粉记录草原针叶林晚更新世以来黄土高原西部
若尔盖盆地RM孔孢粉记录及其年代序列被引量:33
2005年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连续的花粉记录提供了最后两个冰期一间冰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证据,同时为建立RM孔上部60m的年代序列提供依据.在间冰期和间冰阶亚高山云杉-冷杉林广泛分布于若尔盖盆地,说明在这些时期盛行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盛期冷干的气候条件下分别存在着流石滩和干旱荒漠植被,且前者更冷.在MIS4,主要是高山草甸;在MIS3,亚高山云杉-冷杉多次扩张和收缩表明存在一系列的冰阶和间冰阶事件,这与古里雅以及GISP2的冰芯记录吻合.从RM孔孢粉记录得到的气候史和从阿拉伯海提取的季风记录与古里雅和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之间显著的相似性支持以下观点:青藏高原对于北大西洋盆地的气候事件和亚洲西南季风强度变化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
沈才明唐领余唐领余王苏民李春海
关键词:间冰期孢粉记录冰芯记录Δ^18O花粉记录
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中期湿润气候的证据被引量:48
2003年
野外调查表明,沼泽-湿地相地层在黄土高原西部广泛分布.地层分布的连续广泛性说明这是大范围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测年结果显示黄土高原西部的沼泽-湿地相地层形成时代是一致的,为9~3.8 kaBP.该地层有机质含量很高,水生-湿生类型的蜗牛在该地层中大量出现,指示气候湿润.粒度记录表明9-3.8 kaBP冬季风减弱.孢粉记录表明,从9 kaBP开始,黄土高原西部河谷区植被逐步繁茂,孢粉组合中乔、灌木成分的含量最高可达80%以上,气候湿润程度增加.5.9 kaBP以后气候湿润程度逐渐降低,3.8 kaBP夏季风强烈衰退,气候总体趋向干旱.
安成邦冯兆东唐领余
关键词: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中期湿润气候有机质含量冬季风植被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被引量:26
2002年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 ,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 ,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 ;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 ,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 ,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 ,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 ,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 ,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
吕静王宇飞李承森
关键词:古植被古生态古地理
前处理步骤与方法对风成红粘土粒度测量的影响被引量:71
2002年
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堆积为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地质记录 ,其粒度测量作为一个重要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粒度测量结果受到前处理方法的影响 ,但是 ,现在各个实验室的前处理方法还不一致 ,这就为粒度数据分析和古气候古环境解释带来了困难。在黄土高原从北到南选择了 3个具有代表性的红粘土剖面 ,对每个剖面从下向上取 10块样品总计得到 30块样品 ,对每个样品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与步骤 (包括化学分离石英的方法 )处理后用激光粒度仪进行颗粒测量。结果表明 ,前处理方法与步骤可以使同一个样品粒度参数发生几倍甚至于二十几倍的变化。综合理论和经验分析 ,推荐了一种较好的进行风尘堆积粒度测量的前处理方法 (正文中方法 C)。化学分离的纯石英的粒度分布比本文推荐的方法处理同一个样品的粒度结果偏粗 。
鹿化煜苗晓东孙有斌
关键词:红粘土粒度测量前处理方法风尘堆积古环境第三纪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被引量:43
2001年
青藏高原对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现象。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位于高原季风控制区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堆积记录了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过程。对西宁盆地湟水阶地上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地貌观查、地层对比和探槽及探井采样 ,完成了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 ,测量了古地磁定向样品以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aCO3含量和粒度等古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高原夏季风环流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特别强 ,在 5a和 5c阶段接近于阶段 3。高原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存在位相差以及冬季风强的时候夏季风不一定弱 。
鹿化煜马海州谭红兵李珍苗晓东安芷生王晓勇曹广超Jef Vandenberghe
关键词:青藏高原黄土堆积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