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001)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2H指数:8
- 相关作者:唐兵安瓦尔·买买提明阿里木江·卡斯木樊自立赵继先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千叶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ALOS数据的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以乌鲁木齐市2009年的ALOS卫星影像为研究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绿地信息,建立乌鲁木齐市区绿地景观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取景观分维数、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来定量分析乌鲁木齐市区的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内的绿地类型以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为主,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各类型绿地景观所占比例不均匀,公共绿地数量少,趋于团聚分布,形成许多绿化服务盲区;各类型绿地景观分维数较高,形状较不规则;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的破碎度较高,因为它们受人类的影响较大、形状相对多样、不规则。
- 阿里木江.卡斯木玉苏普江.艾麦提
- 关键词:绿地
- 近40年台特玛-康拉克湖泊群水域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5
- 2014年
- 车尔臣河下游自1989年改道以来,河道北边形成若干小湖,使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水域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干涸30多年的台特玛湖,随着自2000年起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开始形成大片水域,且水域面积呈扩大趋势.2002年车尔臣河改道结束后康拉克地区的湖泊格局基本形成,而台特玛湖地区的水域则继续大幅变化.本文在1972-2012年102期遥感影像及其相关辅助数据基础上进行各项定量分析,详细描述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水域变化过程,总结变化趋势,试图找出变化主导因素.笔者认为台特玛湖-康拉克地区的湖泊水域景观格局变化自1970s-2000年主要受车尔臣河径流量年际变化的控制,而21世纪以来则主要受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措施的影响.
-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阿里木江.卡斯木艾里西尔.库尔班塔世根.加帕尔樊自立
- 关键词:湖泊群遥感监测塔里木河
- 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以研究区1990年的LandsatTM图像和2009年的ALOS-AVNIR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释法,将乌鲁木齐市的绿地分为5种类型,总体精度在86%以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在20年间的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各绿地景观有增有减,其中公共绿地增加的趋势,由1990年的355.68hm2扩大到2009年的1311.15hm2,其它绿地减少比较突出,因建设用地的大量占用,使面积不断减少,由1990年的1577.16hm2减少到2009年的644.26hm2;斑块总的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地提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景观类型向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限制的影响。
- 玉苏普江.艾麦提阿里木江.卡斯木
- 关键词:城市绿地
- 基于遥感数据的塔什干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亚城市化的发展成为近些年来该领域关注的新的研究重点。以中亚第二大城市一塔什干市1989、2000、201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获取塔什干市城市用地信息,并借助城市年均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及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参数,对塔什干市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塔什干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在1989-2000年期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4.55km2/a,年扩展率为1.99%;2000-2010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7.38km2/a,年扩展率为2.55%。其中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由周围的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而来;从分析可得:2000-2010年的扩展强度比1989-2000年的要高0.68%;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化。
- 阿里木江.卡斯木阿斯耶姆.图尔迪
- 关键词:遥感
- 基于DCW和GLCNMO数据的新疆绿洲城市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近年来,在新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用地明显向外扩张。本文使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分别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定量分析了新疆近40a来城市时空变化。利用DCW和GLCNMO数据分别计算了1960年和2003年新疆城市的城市用地比重和年城市增长率指数,从区域尺度和单个城市尺度分析了新疆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城市等级规模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城市多,扩张强度大,南疆城市少,扩张强度较小;城市规模总体上不断扩大,外延式扩张明显,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最后,本文在对新疆城市化进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科学构建城市体系,区域平衡角度着手,提出了未来新疆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 赵继先阿里木江.卡斯木
- 关键词:新疆绿洲城市
- 基于遥感和GIS的新疆绿洲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61
- 2013年
- 以新疆1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城市的空间特征信息,并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扩展速率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0-2010年以来新疆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的空间分布由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绿洲经济所决定,许多城市的发展依托于绿洲,城镇的形成具有"亲水性"的特点,由于新疆地域辽阔,交通干线附近往往形成城镇相对集中的城市带或城市群.南北疆城市之间在扩展速度及强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位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城市大多属于扩展速度相对较快、扩展强度相对较大的扩张类型,而南疆城市的扩展速度则相对较慢、扩展强度也相对较小.通过对城市紧凑度和分维数变化的分析发现,新疆城市平均紧凑度呈下降趋势,而分形维数呈增长的趋势,说明整体上新疆城市空间结构有趋于松散化的趋势,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够合理,有待改善.
- 阿里木江.卡斯木唐兵古丽克孜.吐拉克
- 关键词:RSGIS技术
- 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以喀什市为例被引量:9
- 2015年
- 基于AHP层次模型构建两大评价体系: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体系、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结合2002—2011年的喀什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利用TOPSIS法研究了喀什市在这10年内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2002—2011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增率为:0.021 4);喀什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在相同的研究期内也呈整体上升趋势(增率为:0.035 4);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即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有助于提高喀什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喀什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承载力,其中环境承载力是提高喀什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关键.
- 哈尚辰阿里木江.卡斯木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TOPSIS法
- 基于多遥感数据的喀什市1972-2010年城市扩展研究被引量:23
- 2014年
- 以Landsat 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建设用地、耕地、水体、林地和未利用地信息.通过引入城市扩展强度、扩展速率、重心坐标等指标和运用叠加、转移矩阵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喀什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和形态特征,并选取社会经济、人口、基本建设投资等驱动因子对城市扩展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0年间喀什市城市用地增长呈明显的加快趋势,城市用地总体扩展速率与强度从1990年开始不断提高.转移矩阵计算表明,1972-2010年间建设用地扩展面积主要是占用耕地来的.研究期间城市重心主要以NW、S、NW、NE方向转移.城市扩展驱动分析可知,经济因子和人口因子是驱动喀什市扩展的主要因子.
- 茹克亚.萨吾提阿里木江.卡斯木玉苏普江.艾麦提
- 关键词:遥感影像
- 博斯腾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在RS和GIS技术,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的ALOS/AVNIR-2遥感影像,结合博斯腾湖湿地的区域特点,提取博斯腾湖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信息,并选取12种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指数,对博斯腾湖湿地20年的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2000年间湿地总面积增加351.8k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增加34.93km2,自然湿地增加316.87km2;2000-2010年间湿地总面积减少277.34k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减少28.36km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248.98km2。从景观整体来看,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景观被湖泊,潮间沼泽和光滩沼泽这三个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所控制。
- 艾克拜尔.买提尼牙孜阿里木江.卡斯木
- 关键词:湿地
- 基于遥感的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以1990、1999和2010年的3期Landsat TM/ETM影像及数字高程图像(DEM)为数据源,综合利用RS、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近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增加及未利用地的减少较为明显,其他植被有减少的趋势,水体面积有所增加;城市景观类型转移变化上,5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转化频繁,其他植被和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因地形条件的制约,城市以"T"字形轴向式扩展显著,各景观类型发生转换的空间主要位于城市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景观的优势度增强、边界越来越复杂和聚集度呈增长;其他植被优势度下降,破碎化程度增加;水体景观形状较为规则,破碎化程度降低;未利用地破碎化程度加强,优势度和聚集程度下降。在景观水平上,城市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强,表现出多样化和均匀化的发展趋势。
- 玉苏普江.艾麦提阿里木江.卡斯木艾克拜尔.买提尼牙孜
- 关键词: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