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775)

作品数:14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恩梅邓昱王莉佳陈杰华李欣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哮喘
  • 5篇细胞
  • 5篇病毒
  • 5篇病毒感染
  • 3篇呼吸道合胞病...
  • 3篇呼吸道合胞病...
  • 3篇合胞病毒
  • 3篇合胞病毒感染
  • 3篇儿童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性疾病
  • 2篇支气管
  • 2篇人类博卡病毒
  • 2篇气管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位点
  • 2篇位点多态性
  • 2篇吸入
  • 2篇小鼠

机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刘恩梅
  • 7篇邓昱
  • 6篇王莉佳
  • 5篇陈杰华
  • 5篇李欣
  • 4篇何云
  • 4篇杨锡强
  • 4篇徐文飞
  • 3篇刘玮
  • 3篇谢晓虹
  • 2篇罗健
  • 2篇赵静
  • 2篇陈坤华
  • 2篇罗征秀
  • 2篇黄英
  • 1篇蒋永惠
  • 1篇赵晓东
  • 1篇周燕荣
  • 1篇李渠北
  • 1篇符州

传媒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儿童医院11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原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BoV和其他10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及其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06-2008年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然后提取鼻咽分泌物病毒的DNA和RNA,用PCR/RT-PCR的方法检测HBoV等其余1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相应基因片段。结果①两时间段患儿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中,发热、呕吐、气促的发生例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情况差异均不显著;②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共检出十余种呼吸道病毒,112例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84例(75%),其中单一病毒阳性45例(40.18%),2种或2种以上病毒合并阳性39例(34.82%),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情况不同;③112例患儿中最常见的为RSV,其余依次为PIV3,RV等,检出HBoV10例,均为合并感染。结论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高,病毒种类复杂,合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的病毒检出情况、合并感染情况、流行季节变化可能与不同年份患儿临床特征不同有关;②在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中新近发现HBoV感染,以合并感染为主,但其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RSV和hMPV。
罗健刘恩梅邓昱魏金凤徐文飞陈杰华王莉佳刘玮杨锡强符州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病毒感染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流行病学
TLR4基因3'未翻译区11367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相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TLR4基因3'未翻译区(3'UTR)11367位点的多态性在儿童哮喘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患儿特应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原和肺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哮喘患儿222例,正常对照290例。采用单管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SB-ASA)检测TLR4基因3'UTR 1136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使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通过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检测常见过敏原。结果哮喘组中TLR4 G11367C位点基因型GG、GC/CC的频率分别是89.6%和10.4%,等位基因G、C的频率分别是93.8%和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GC型,GG型的哮喘患儿湿疹史更高(P=0.024,OR=2.957,95%CI为1.117~7.828),屋尘螨过敏程度也较GC型重(P=0.021);GG型和GC型患儿肺功能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LR4基因3'UT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不相关,但与哮喘患儿有无湿疹史及屋尘螨的过敏程度相关。
任洛刘恩梅田代印罗征秀罗健赵静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哮喘湿疹屋尘螨
中性粒细胞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与功能被引量:7
2007年
中性粒细胞是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黏附、趋化、识别、脱颗粒、杀伤和降解等一系列过程杀灭病原微生物,介导炎症反应。整个过程受到众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调控,Toll样受体(TLR)作为最主要的固有免疫识别受体,在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和凋亡中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徐文飞刘恩梅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活化凋亡
人类博卡病毒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方法从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集39例持续喘息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3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6例为鼻咽分泌物。先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并采用 PCR 的方法检测HBoV 基因片段,对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的方法在39例持续喘息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13例,腺病毒阳性9例,副流感病毒3阳性4例,流感病毒 A 阳性2例。对检出的13例 RSV 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后提取 RNA,RT-PCR 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检出8例阳性。(2)PCR 和测序均证实,39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12例检出 HBoV 阳性。(3)12例 HBoV 阳性标本中的10例收集于冬春季,其余2例收集于夏秋季,与 RSV 的流行季节相似。(4)12例 HBoV 阳性患儿中7例出现发热,其中高热5例,明显高于RSV 感染的患儿(1/13),其胸 X 线改变出现间质性改变的例数也多于 RSV 感染患儿。其他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oV 感染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首次发现在持续喘息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 HBoV 的阳性率高达31%。与RSV 感染的患儿相比,HBoV 感染发热例数相对多,但其他的临床症状与 RSV 相似。
邓昱刘恩梅赵晓东丁媛李渠北罗征秀王莉佳黄英杨锡强
关键词:哮喘持续状态呼吸道感染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17水平及其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17水平和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h17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儿童(对照组,n=20)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n=26)外周血Th17以及Th1,Th2细胞百分率,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上清IL-17,IFN-γ以及血浆IL-17,IL-23,IgE水平。结果:(1)哮喘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T中CD4^+IL-17^+T比例[(1.25±0.66)%vs(1.27±0.66)%(P〉0.05)];CD4^+IL-4^+T比例[(2.40±2.55)%vs(2.52±1.2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CD4^+IFN-γ^+ T比例低于对照组[15.79±7.48vs24.10±12.70(P〈0.05)]。(2)PHA活化的PBMC体外培养72h上清中,哮喘组IL-17水平为17.53(0—245.57)ng/L,低于对照组101.74(25.12~500.60)ng/L(P〈0.01);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507±2788ng/Lvs3027±2737ng/L];两组血浆中IL-17均〈2ng/L,IL-23均〈15ng/L。(3)哮喘组血浆总IgE499.26(2.3—945.1)IU/mL,高于对照组54.57(1.7~318.26)IU/mL(P〈0.001);IgE阳性(〉150IU/mL)和阴性(〈150IU/mL)哮喘患儿体外PBMC培养上清中IL-17,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1细胞以及PHA活化的IL-17表达水平降低,Th1水平和Th17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其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杰华刘恩梅陈坤华何云邓昱谢晓虹李欣王莉佳
关键词:哮喘TH17IL-17IL-23IGE
IL-12^+重组卡介苗对新生期小鼠脾脏T细胞功能亚群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IL-12+重组BCG新生期接种对小鼠脾脏T细胞功能亚群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清洁级BALB/c小鼠24只,分对照组、BCG组和IL-12+重组BCG组。新生期接种,4周后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IFN-γ+、CD3+CD8-IFN-γ+、CD3+CD8+IL-4+、CD3+CD8-IL-4+、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其分别代表Tc1、Th1、Tc2、Th2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结果:BCG组、IL-12+重组BCG组Th1、Tc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BCG组与IL-12+重组BCG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c2、Th2和调节性T细胞比例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二接种组Th1/Th2、Tc1/Tc2和总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Foxp3+T细胞比例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期BCG和IL-12+重组BCG接种组接种均能促进Th1、Tc1细胞亚群的发育,提高Th1/Th2、Tc1/Tc2比值,但不能影响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
何云刘恩梅杨锡强李欣刘玮
关键词:卡介苗白细胞介素12T细胞亚群
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病毒滴度及其气道炎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肺部病毒滴度及其所致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环磷酰胺100 mg/kg腹腔注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白藜芦醇腹腔注射组、白藜芦醇雾化组,每组8只。环磷酰胺处理5 d后,给予RSV滴鼻建立RSV感染模型,并在RSV感染1 h后给予白藜芦醇30 mg/(kg.d)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5 d后检测小鼠清醒状态下气道阻力,处死小鼠研究肺部RSV病毒滴度、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肺部病理组织炎症及评分。结果白藜芦醇不同方式给药,干预组肺部RSV病毒滴度均显著低于RSV感染组(P<0.01),BALF中细胞总数白藜芦醇干预组明显低于RSV感染组(P<0.05),而白藜芦醇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白藜芦醇干预组明显低于RSV感染组(P<0.01),白藜芦醇干预组清醒状态小鼠气道高反应(吸入乙酰甲胆碱浓度12.5~50.0 mg/ml时)较单纯RSV感染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白藜芦醇不同方式给药均能够减轻RSV诱发的肺部炎症及气道高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SV感染后肺部病毒滴度,减少RSV在体内的复制。
臧娜谢晓虹邓昱李思敏倪科罗艳王莉佳刘恩梅
关键词:白藜芦醇RSV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
新生期卡介苗接种对实验性哮喘小鼠肺Th17细胞和IL-17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探讨新生期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接种对肺Th17细胞和IL-17的影响。方法新生期小鼠分3组:对照组,卵白蛋白组(OVA),BCG干预组(BCG/OVA)。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给予OVA致敏和激发。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BALF中IFN-γ、IL-17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Th17细胞。结果两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CG/OVA组上述细胞均显著低于OVA组。两哮喘组BALF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BCG/OVA组IL-17水平明显低于OVA组。流式细胞术显示,两哮喘组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哮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7细胞/IL-17在实验性哮喘小鼠发病中起作用,新生期BCG接种可抑制气道IL-17的产生,其抑制的IL-17可能并非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而来源于其他细胞。
陈伟超刘恩梅邓昱何云陈杰华李欣刘玮
关键词:卡介苗哮喘TH17细胞IL-17新生小鼠
重庆地区1105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儿童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室内尘螨、花粉、真菌、蟑螂等13种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5月-2007年1月共1105例患儿行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并对吸入组变应原皮试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AS8.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检查的1105例患儿中SPT阳性者893例,占80.81%(893/1105例)。其中,阳性率在50%以上的吸入性变应原有:粉尘螨760例,占68.80%(760/1105例);屋尘螨759例,占68.72%(759/1105例);热带螨594例,占53.08%(594/1105例),其他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在15%以下。聚类分析将13种变应原聚为4大类,提示各类内具有某种相似性。以变应原为自变量,哮喘为应变量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美洲大蠊这4种变应原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多变应原共同作用时,粉尘螨和热带螨对哮喘的发病有意义;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这13种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螨类为重庆地区哮喘患儿最常见的变应原,且与哮喘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不同性别和年龄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不同。
徐文飞刘恩梅周燕荣彭斌黄英陈坤华蒋永惠李素碧
关键词:变应原吸入性哮喘聚类分析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及IL-2、IL-6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FP)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Foxp3+调节T细胞、细胞因子IL-2、IL-6以及转录因子STAT5的影响。以3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未治疗哮喘组(15例)、吸入FP缓解组(15例),10例同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BMC中的CD4+Foxp3+调节T细胞比率,ELISA检测血浆或培养上清中IL-2、IL-6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BMC中磷酸化及非磷酸化STAT5的水平。结果1.未治疗哮喘组PBMC中CD4+Foxp3+T细胞百分率在PHA刺激培养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吸入FP缓解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各组刺激后CD4+Foxp3+T细胞百分率均有升高,吸入FP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升高约1.89、2.01倍,而未治疗哮喘组升高仅1.56倍;2.未治疗哮喘组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吸入FP缓解组,而IL-2水平没有明显差异;3.PHA刺激24 h后未治疗哮喘组磷酸化STAT5(p-STA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吸入FP组及正常对照组,而各组STAT5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吸入FP能增加哮喘患儿外周血PBMC中CD4+Foxp3+调节T细胞数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IL-6,上调STAT5磷酸化水平有关。
何云刘恩梅杨锡强李欣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哮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