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KZ952-J1-203)

作品数:2 被引量:112H指数:2
相关作者:魏朝富谢德体邵景安唐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区
  • 1篇英文
  • 1篇有机质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农户
  • 1篇农户行为
  • 1篇经济类型
  • 1篇经济类型区
  • 1篇类型区
  • 1篇家庭承包
  • 1篇家庭承包制
  • 1篇保护性耕作
  • 1篇承包制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邵景安
  • 2篇谢德体
  • 2篇魏朝富
  • 1篇唐晓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6
2007年
研究使用常规犁耕-休闲(DTF),常规犁耕-小麦(DTW),保护耕作-休闲(CTF),保护耕作-小麦(CTW)4个处理,评价连续实验10a后保护性耕作对稻作区SOM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和小麦种植的结合是稻作区一种较好的保护性耕作实践。它不仅显著增加SOM在土壤表层的聚集,而且它也通过改变SOM的组成和结构显著影响土壤胡敏酸的光谱和热解特性。相比其他处理,垄作免耕(稻麦)在0~10cm土层拥有最多的SOM含量,但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这一含量下降的也较为迅速。垄作免耕(稻麦)土壤胡敏酸在波长665nm处的光密度为0.122,465nm处为0.705,而常规平作(中稻)在这两个波长处却分别为0.062和0.321。垄作免耕土壤胡敏酸DTA曲线在360~365℃处放热峰的焓变值比常规平作低,1000~1050cm-1吸收峰常规平作也比垄作免耕强。垄作免耕土壤腐殖质的氧化稳定系数增高,表明长期垄作免耕土壤腐殖酸的缩合度增高,芳构化程度增强。通过保护性耕作和作物实践可以管理稻田土壤,维持充分的SOM积累,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丢失。
邵景安唐晓红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质稻作区
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6
2007年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行为家庭承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