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68)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石发谷文李艳苹杨益琴刘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蒎烯
  • 2篇Α-蒎烯
  • 1篇亚胺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胺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杀线虫活性
  • 1篇手性
  • 1篇松材
  • 1篇松材线虫
  • 1篇酮亚胺
  • 1篇酰胺
  • 1篇烯胺
  • 1篇线虫
  • 1篇香气
  • 1篇香气特征
  • 1篇龙脑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石发
  • 3篇谷文
  • 3篇李艳苹
  • 3篇杨益琴
  • 1篇赵博光
  • 1篇王鉴兰
  • 1篇唐年华
  • 1篇陈华成
  • 1篇袁冬菊
  • 1篇刘兵
  • 1篇张明光

传媒

  • 2篇有机化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α—蒎烯合成N—烷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及香气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的N-烷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类芳香化合物,并探索了氮原子上取代基的不同结构与产物香气间的构效关系。α-蒎烯经环氧化得到2,3-环氧蒎烷,再经催化异构化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α-龙脑烯醛与伯胺缩合、NaBH4选择性还原得到N-烷基-α-龙脑烯胺,再经乙酰化后得到N-烷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类化合物。采用1H-NMR、13C-NMR、FT-IR、MS等对合成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产物的香气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N-正丁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和N-叔丁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具有良好的香气特征,作为新型芳香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杨益琴唐年华刘兵王鉴兰王石发谷文陈华成
α-蒎烯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松材线虫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硼氢化-氧化、胺化及选择性还原等步骤合成了系列3-蒎酮亚胺和3-蒎胺类化合物,探索了3-蒎酮亚胺和3-蒎胺的不同结构与杀松材线虫活性的关系.采用FT-IR,~1H NMR,^(13)C NMR,GC-MS等分析手段对蒎酮亚胺和蒎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苯基-3-蒎酮业胺具有很强的杀松材线虫活性,在1×10^(-3)μL/mL(约1×10^(-3)mg/mL)浓度下,在24,48和72 h内杀线虫效率分别达到89.28%,89.58%和95.75%,该化合物极具开发潜力.
杨益琴王石发李艳苹袁冬菊赵博光谷文叶建仁
关键词:Α-蒎烯松材线虫杀线虫活性
左旋异松蒎酮的合成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了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异松蒎酮的反应.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硼氢化钠与三氟化硼乙醚溶液生成的硼烷不经分离直接与α-蒎烯发生反马氏加成反应,生成二异松蒎烷基硼;采用四水合过硼酸钠或NaOH-H2O2氧化硼氢化物得到(+)-异松蒎醇,产率为89.5%,纯度97.4%,熔点为55~56℃,比旋光度[α]D26+28.31(c5.55,CH3OH).以钒磷氧化物为催化剂、双氧水作氧化剂,将(+)-异松蒎醇氧化得到(-)-异松蒎酮,产率88%以上,纯度96.0%,比旋光度为[α]2D6-10.58(c5.51,CH3OH).采用IR,MS,1HNMR,13CNMR等对(+)-异松蒎醇和(-)-异松蒎酮结构进行了表征.
王石发李艳苹张明光
关键词:Α-蒎烯
新型手性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1S,5S)-(-)-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α-蒎烯经硼氢化氧化、重铬酸吡啶盐(PDC)氧化得到(1S,2S,5R)-(-)-3-蒎酮;在BF3?(C2H5)2O催化下(1S,2S,5R)-(-)-3-蒎酮与伯胺化合物反应生成Schiff碱,再经KBH4或NaBH4还原得到(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采用FT-IR,1HNMR,13CNMR和GC-MS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所得(1S,2S,5R)-N-烷基-3-蒎烷亚胺和(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黑曲霉(A.niger)和米根霉(R.oryzae)等细菌和真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1S,2S,3S,5R)-N-正庚基-3-蒎胺对真菌和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和抑菌活性。
杨益琴李艳苹王石发谷文
关键词:抑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