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
- 作品数:68 被引量:614H指数:13
- 相关作者:谢仰杰张雅芝李军黄良敏陈坚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分布被引量:21
- 2012年
- 于2007~2008年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核对,全面调查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99.24 km2,宁德市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面积最大,达66.29 km2.互花米草已经入侵大多数港湾,其中三沙湾分布面积最大,达62.45 km2,占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总面积的62.93%.在13个主要港湾中,互花米草对三沙湾内潮间带滩涂的占有率最高,达20.86%.福建省主要河口海域大多受到互花米草的入侵,分布面积较大的有赛江口、闽江口、晋江口、九龙江口、漳江口海域,入侵面积分别为6.44、5.77、6.64、3.55和2.75 km2.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或避免互花米草对本地河口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 方民杰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互花米草入侵遥感
- 福建沙埕港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13
- 2008年
- 根据沙埕港2006年1月和4月冬、春季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利用PRIMER统计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77个种类(含浮游幼虫15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是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桡足幼体在2个航次中也都占优势。与1990年调查相比,浮游动物丰度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已发生了较大改变。沙埕港的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河口型类群、沿岸型类群和近海型类群。冬季航次浮游动物的平均总丰度为20.6 ind/m3,春季航次为92.2 ind/m3,低于福清湾浮游动物同期调查结果。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均为由湾口向湾顶递减的趋势。春季的浮游动物总丰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冬季,冬季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呈现湾中、西部高,湾口、湾顶低的趋势,而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均匀。经统计分析,影响冬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
- 朱延忠陈洪举刘光兴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
-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6
- 2010年
-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 蒋新花谢仰杰黄良敏李军张雅芝
- 关键词:软骨鱼类
- 秋初台湾浅滩水体浊度和荧光叶绿素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阐述了台湾浅滩邻近海域秋初的水体浊度、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指出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的限制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尤其在控制荧光叶绿素a极值分布下界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在上升流涌升强烈的地区往往出现了浊度最大值,这可能与底层物质的再悬浮有关。
- 胡毅陈坚黄财宾
- 关键词:台湾浅滩浊度叶绿素上升流
- 福建罗源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5
- 2010年
- 根据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在福建罗源湾13个站位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合环境参数对罗源湾秋季、春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探讨了罗源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2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70种,浮游幼虫20类。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与1980年代相比大幅度下降,反映出种类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将浮游动物划分为2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秋季和春季罗源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
- 齐衍萍陈洪举朱延忠刘光兴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环境因子
-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海岛周边海域海水质量评价
- 2011年
- 根据我国中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文章选取八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海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反映营养盐限制特征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对我国中亚热带的八个典型海岛的周边海域海水质量展开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亚热带典型海岛周边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是氮磷含量普遍超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主要污染指标;我国中亚热带典型海岛周边海域海水基本属于磷限制并且营养级程度不同;造成海水富营化的主要原因是陆源的流域污染和沿岸污水排放以及海上的养殖污染。
- 魏姗姗朱小明胡灯进肖佳媚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福建外来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丰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2006~2008年间对进入福建沿海4个主要港口的12艘国际航船所携带的压舱水进行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的调查.此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个门86属239种(含变种和变型),77μm孔径网滤样和20μm孔径网滤样的平均藻类丰度分别为1.2×10^2cells/dm^3(变动在0~9.1×10^2cells/dm^3间)和3.4×10^3cells/dm^3(变动在0~3.0×10^4cells/dm^3间).同时对其中6艘船舶的压舱水样品用f/2培养基培养,共有13种硅藻和1种甲藻被成功培养.文中还分析了压舱水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盐度、水龄的关系,并结合历史资料讨论了压舱水里各类浮游植物的分布.
- 李炳乾陈长平杨清良蔡良候高亚辉梁君荣苏展邢小丽许翠娅郑惠东林更铭项鹏方民杰
- 关键词:压舱水生物入侵浮游植物盐度
- 我国近海水体油类污染现状分析评价被引量:6
- 2011年
- 基于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家908专项(908专项)中关于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油类含量数据(2006年7月14日至2007年12月29),据此数据对我国近海海水油类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各海域油类的测值和平均值除个别站位外,海水中油类均符合一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就各季油类平均含量高低相对比较而言,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就各海域油类平均含量高低相对比较而言,渤海>东海>黄海>南海。部分海域超过了一类标准,如山东半岛以北的北黄海(夏季和冬季)和东沙群岛北部海域(冬季)。
- 霍云龙邝伟民张亚南暨卫东
- 关键词:近海油类污染现状分析评价
- 厦门东海域和安海湾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被引量:5
- 2009年
- 2007年6月对厦门东海域5个站位和晋江安海湾4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从这两个海域样品中共鉴定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厦门东海域和安海湾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别占总数量的84.56%和98.19%.生物量组成和密度组成不同,厦门东海域多毛类(37.80%)、海洋线虫(33.32%)和底栖桡足类(18.64%)共同组成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优势类群;安海湾生物量优势类群是由海洋线虫(67.64%)和多毛类(30.46%)组成.厦门东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2.67±10.21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23.01±10.41μg/cm2;安海湾的平均密度为31.48±45.58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18.28±25.69μg/cm2.
- 张玉红王彦国林荣澄梁君荣牛文涛黄丁勇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
- 福建省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评估模型被引量:12
- 2011年
- 基于2000—2009年对福建省造成灾害损失的22个台风数据,将台风分为气象型灾害和混合型灾害,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预评估模型,在得到致灾因子和损失因子的多项式拟合关系基础上,进行了台风损失的悲观估计和乐观估计,并对台风灾害的影响等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率,由误差分布和实际评估结果计算的模型的有效率均达到80%以上,能够较好地预评估台风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能有效地分析台风灾害的趋势;灾害等级预报的准确性稍低于灾害经济损失预报的准确性,但总体属于同一水平.模型的建立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 于小龙潘伟然张国荣骆智斌
- 关键词: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灾害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