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CBTCMR2008-05)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元祥林红卫吴峰更多>>
- 相关机构:怀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怀化学院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并分别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5种新型的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在15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新合成化合物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在200 mg/L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化合物4,6-二甲氧基-2-(2-(1-丙基-1H-吡唑-3-基)苯氧基)嘧啶对黄瓜白粉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78%和90%。【结论】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元祥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2-氨基-4-(4-甲氧基苯基)-6-(哌啶-1-基)-3,5-二腈基吡啶的三组分合成与表征
- 2011年
- 在甲醇溶剂中,以丙二腈、4-甲氧基苯甲醛、哌啶为原料,常温下经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氨基-4-(4-甲氧苯基)-6-(哌啶-1-基)-3,5-二腈基吡啶,收率40%。其化学结构经过1 H NMR、MS及单晶衍射进行表征。
- 李元祥吴峰
- 关键词:吡啶晶体结构
- 阔叶树皮木醋液与木焦油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运用气相色谱对阔叶树皮木醋液及木焦油水提取液的有机成分,如醇类、羧酸类、酮类、酚类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醋液随着蒸馏处理,甲醇、乙醇、丙酮等低沸点物质主要分布在前馏液中,2,6-二甲氧基苯酚、甲基环戊烯醇酮、2-甲基-3-羟基-4-吡喃酮等高沸点物质主要分布在残馏液中。通过阔叶树皮木醋液及木焦油水提取液的两种主馏分所含有机成分的定量分析比较,表明除甲醇、乙酸、丙酸、2-呋喃醛等成分以外,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组成。
- 李元祥林红卫
- 关键词:木醋液木焦油水提取液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