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117)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路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电影
  • 3篇叙事
  • 1篇当下
  • 1篇第五代电影
  • 1篇电影空间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作品
  • 1篇叙事视角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杀生
  • 1篇商业文化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电影
  • 1篇身份
  • 1篇神话
  • 1篇十七年电影
  • 1篇题材
  • 1篇突围
  • 1篇农村题材
  • 1篇农村题材电影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6篇路璐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第五代电影的“乡土中国”建构与悖论叙事被引量:1
2021年
第五代电影的乡土中国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叙事层面的现实乡土世界,通过建构“乡土中国”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文革”;第二重是隐喻层面的前现代中国寓言,建构一个“奇观化”中国,是出于现代化中国期待的“焦虑”,他者化中国的话语策略。第五代电影叙事,美学成分丰富而又驳杂,其悖论叙事是导演的精英价值观立场与艺术表现的民间话语方式之间的措置生成的。
李嫣红
关键词:第五代电影
时空之争与电影空间探析被引量:10
2012年
在当下"空间转向"的整体语境中,对电影空间的理解突破了其仅仅作为"容器"的单一概念,对它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电影空间包涵着空间单位、空间复合体与总体空间三个层次,电影制作中空间的分量逐渐加大,目前有空间走向前景、成为文本中心,地域升华为美学上的空间以及影像空间紧密连接社会空间母体的趋势。
路璐
关键词:电影空间空间叙事
当下新民俗电影民俗叙事的现代观照被引量:1
2018年
现代化进程深刻影响着新民俗电影的民俗叙事;商业消费文化制造出新民俗电影民俗事象奇观,同时出现消解文化和艺术本质的情况;新民俗电影与其他文化产业的链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李嫣红
关键词:民俗叙事商业文化
《杀生》:漂移的文化身份与突围中的困惑被引量:7
2012年
管虎的新作《杀生》在上映之前已勾起观者太多的期望,一方面是出于导演上部作品《斗牛》的逼人锋芒;另一方面则是对国产中小成本影片成功之作的渴望与期盼。作为中生代导演,管虎前期的作品多是抒发乌托邦破灭之后的敏感与失望,一种精神废墟中冷峻记录当代中国的文化立场;而《斗牛》之后,导演明显开始向主流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回归、从独白与自语转向了市场与大众,力图在艺术表达权与市场话语权之间寻找某种平衡。然而,这种平衡显然不易把握,《杀生》便暴露出创作者漂移的文化身份与突围中的困惑。
路璐
关键词:文化身份杀生突围漂移文化立场
金融危机中美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呈现与建构被引量:4
2013年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表征,也是影像符号建构的结果,它具有功利性与可塑性双重特征。当国家形象遭遇现实挑战时,它更需在虚拟的艺术世界进行呈现、解释与想象性解决。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中具有明显症候性的美国电影进行文本阅读,分析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即在影像话语形式上用呈现与遮蔽的双重框架完成了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解释以及想象性解决,在影像话语核心里用神话的一再征用完成了对金融危机中国家形象的修补与建构。
路璐
关键词:国家形象金融危机神话意识形态
当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困境被引量:7
2013年
聚焦当下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形式上众声喧哗,但话语的深层逻辑上却保持着内在的统一性,即以一种现代性的视域呈现或想象着乡村生活。对于启蒙现代性视域中乡村问题剧,在题材上关注现代性过程中集体利益与共同体认同的丧失,但影像深层文本中没有解答现代性本身引起的分裂;对怀旧视野中的乡村电影,乡村变成了一种现象与消费,表征着一种历史感的匮乏,人为地造成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审美现代性中的农村影像,是另一种激进且不完善的知识分子对底层农民的想象与表述。对于当下我国农村而言,艺术的镜像世界与现实的实体世界都面临现代性的困境,面对着一种哈贝马斯所说的"未完成的现代化"。
路璐
关键词:电影艺术农村题材电影作品启蒙现代性
“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民俗叙事特性论析被引量:2
2017年
"十七年"期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了新的时代各族人民的新生活和全新的精神面貌,其中蕴藏着丰富、生动的民俗。电影民俗叙事最突出的特征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表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使影片在内容上既能体现新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能表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抑或是将少数民族民俗与剧情相融合,展现少数民族质朴清新的文化。
李嫣红路璐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俗
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西方批评视野中的《金陵十三钗》被引量:2
2012年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大多持否定态度。抨击主要集中于大屠杀叙事中性别元素的征用和以女学生为叙事视角的使用。本文认为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层逻辑不是基于彼时的历史事实,而是基于今日的"中国想象"。
路璐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叙事视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