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60101065)
-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凌郭学军刘晓秋邹移海伍军军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建立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测定皮质醇、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胰岛素(INS)、血栓素B_2(TXB_2)、6-Keto-PGF_(1α)水平变化。方法:SD大鼠60只,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血糖≥16.7mmol/L)后,用中药青皮、枳壳、干姜、黄柏复方灌胃制作中医阴阳两虚证候模型,用金匮肾气丸进行反证治疗。结果:模型组、中药造模组大鼠血浆TXB_2、6-keto-PGF_(1α)及其比值较正常组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金匮肾气丸组TXB_2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6-Keto-PGF_(1α)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造模组、金匮肾气丸组皮质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金匮肾气丸组较中药造模组有下降趋势。模型组FT3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金匮肾气丸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较中药造模组有下降趋势。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造模组胰岛素无显著改变,金匮肾气丸组显著升高(P<0.01)。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动物较正常组动物的胰岛、肾脏、肾上腺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中药青皮、枳壳、干姜、黄柏复方灌胃能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其机理可能与皮质醇升高、FT3降低有关,金匮肾气丸有治疗作用,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制作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候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 郭学军吴凌张永斌刘晓秋桑传兰邹移海唐惠琼伍军军
- 关键词: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
-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4
- 2008年
-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随机取16只SD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试验一: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n=12)和高剂量组(65 mg/kg,n=12);试验二: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n=12),与1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试验三: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n=16)和两次给药组(n=16),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表明,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 郭学军邹移海吴凌刘晓秋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
- 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0
- 2008年
-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g/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 郭学军邹移海吴凌刘晓秋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