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2008C13007-2)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朱亮徐向阳戚韩英吕梅乐戴昕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胞外多聚物
  • 1篇蛋白
  • 1篇生物处理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系统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物
  • 1篇污泥
  • 1篇膜生物
  • 1篇膜生物反应器
  • 1篇颗粒污泥
  • 1篇反应器
  • 1篇废水
  • 1篇废水处理
  • 1篇废水处理系统
  • 1篇废水生物处理
  • 1篇分析技术
  • 1篇胞外蛋白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徐向阳
  • 2篇朱亮
  • 1篇田志娟
  • 1篇俞言文
  • 1篇周佳恒
  • 1篇戴昕
  • 1篇吕梅乐
  • 1篇戚韩英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包括絮体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包裹于微生物细胞壁外,其理化性质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EP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以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认为EPS组成与结构特性改变污泥表面电位、疏水性等,进而影响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膜污染程度;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典型的生物聚集体代表,总结了EPS组分含量与分布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EPS提取方法标准化、现代理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生物絮凝体形成过程EPS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俞言文朱亮戚韩英徐向阳田志娟
关键词:胞外多聚物颗粒污泥废水生物处理膜生物反应器
胞外蛋白对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及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胞外多聚物是微生物聚集体(污泥絮体、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等)的主要成分,在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及其结构稳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胞外蛋白作为胞外多聚物的主要组分之一,在微生物絮凝和聚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蛋白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胞外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综述了胞外蛋白在微生物聚集体中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在絮凝、沉降、传质、吸附和脱水等性能方面的作用,并对胞外蛋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吕梅乐朱亮戴昕周佳恒徐向阳
关键词:胞外多聚物胞外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