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ZD015)
- 作品数:13 被引量:817H指数:8
- 相关作者:曹建华邵帅杨莉莉戴嵘汪东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国际贸易生态化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全球经济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得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变得日趋重要,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必须对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影响加以考虑。研究生态资源的有效治理机制问题,可基于SES(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公共资源治理之道,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将国际贸易与环境规制的制度因素引入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框架,探讨SES框架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机制。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处理国际贸易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一种绿色理念,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仅要避免完全从技术层面寻求改变的途径,更应该避免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而不对其根源进行探讨的解决之道,力图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和生态发展的长期维度,分析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机制。
- 邵帅李程宇
- 关键词:国际贸易稳态分析
- 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被引量:91
- 2011年
- 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 邵帅杨莉莉
- 关键词:技术进步内生增长资源诅咒
- 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与资源诅咒效应:一个理论框架
- 人力资本在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中往往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本文通过概念模型结合数理模型的规范研究,分析了资源开发活动及政府行为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了资源诅咒效应发生或...
- 杨莉莉邵帅
- 关键词:人力资本积累区域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政府行为
- 文献传递
-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减碳效应估算被引量:5
- 2015年
- 文章通过建立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影响模型,利用1980~2012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排放数据,估算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减碳效应。构建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状态空间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动态敏感性。研究发现,在1980-2012年期间能源结构调整年均减碳960.5万吨,累积减碳3.17亿吨;随着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增加,其碳减排效应整体上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能源结构调整的敏感度趋于低平。
- 戴嵘曹建华
- 关键词:能源结构调整变参数模型
- 碳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2年
-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碳税政策的实施与否格外受到关注。征收碳税可能对经济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并被视为碳税是否适合开征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层面分别就碳税对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对我国开征碳税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最后提出我国开征碳税的政策思路,旨在为后续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
- 关键词:碳税产业竞争力收入分配CGE模型
-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网络效应研究被引量:66
- 2019年
- 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很可能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影响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影响大小及网络效应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互联网发展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不平衡现象比较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递减梯度分布,耦合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比较密切关系。(2)互联网发展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创新能力、所有制结构、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负向影响,但统计不显著。(3)互联网发展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网络使用从"低规模→中规模→高规模"变化时,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则从"不显著→显著→不显著"变化,而且影响大小也会相应变化。因此,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一定范围内随着互联网使用规模的增加,其影响作用也会跳跃性的变大,即存在网络效应。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作用,认识到网络效应条件,推动互联网与能源生产、消费深度融合,以网络信息化手段提升节能技术创新水平,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区域智能、绿色、协调发展。
- 汪东芳曹建华
- 关键词:互联网全要素能源效率网络效应
- 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 学界对于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着资源祝福论和资源诅咒论这两种相悖的观点,本文从内生增长的视角,将二者纳入同一个讨论性机制框架中。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
- 邵帅杨莉莉
- 关键词:技术进步内生增长资源诅咒
- 文献传递
- 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能效提升的关键。本文首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长三角城市群14个代表性城市2000—2009年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并进一步基...
-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
-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函数生产率增长全要素能源效率工业能源消费
- 文献传递
- 中国首次“低碳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评价——基于五省八市的DID估计被引量:23
- 2015年
- 2010年7月中国在广东、云南等五省八市开展首批低碳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该政策已实施3年,目前还未文献对其效果进行考察。通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2005—2012年面板数据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首次对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实行低碳试点的地区显著降低了其人均碳排放量,2010—2012年间平均影响效应为-0.074 2;(2)时间趋势上,减碳效果由不显著到显著、由弱到强,2010—2012年各年碳影响效应分别为不显著、-0.075 1和-0.099 6。得出结论:低碳试点取得了显著且持续性的成效。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借鉴参考。
- 戴嵘曹建华
- 关键词:低碳试点碳排放双重差分模型
- 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被引量:324
- 2014年
-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且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均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经济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且相邻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交叉影响,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本文认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协同是污染联合治理的根本,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空间溢出可视作污染联合治理、区域利益共同体、跨区污染补偿的理论基础。中国需要构建以经济协同为主、政策和管理协同为辅的污染联合治理格局。
- 张可汪东芳
- 关键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