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5072)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桂华高希陈思谨林旭聪谢增鸿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以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亲水分离模式的聚HEMA-co-EDMA新型毛细管电色谱(CEC)整体柱。考察了整体柱的结构特征及其CEC性能,研究了极性物质的保留行为,并对其可能的保留机理进行了探讨。所制备的整体柱稳定性好,固定相表面带有极性羟基功能团,不仅能提供亲水相互作用位点,且能吸附流动相中的阴离子产生阳极电渗流(EOF)。在流动相中乙腈含量较高(>62%,体积分数)的条件下,整体柱表现出典型的亲水作用,实现了对核苷、碱基和苯胺类带有碱性的强极性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并成功分离了苯酚类、苯甲酸类等中性或酸性的极性化合物。
- 黄桂华陈思谨林旭聪谢增鸿
- 关键词:毛细管电色谱亲水作用
- 二醇基硅胶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与应用
- 2010年
- 综合应用溶胶-凝胶、分子修饰和环氧基在柱水解技术,制备了二醇基硅胶毛细管整体柱。考察了乙腈流动相对环氧基和二醇基整体柱保留行为的影响,评价了二醇基硅胶整体柱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水解前的环氧基整体柱主要表现为疏水作用机理,水解后生成的二醇基硅胶整体柱固定相表面亲水性增强,表现为典型的亲水作用机理,多环芳烃非极性化合物保留因子的对数值降低,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硫脲在6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柱效分别为90000,94000,99000塔板数/m,7种极性麻醉镇痛药得到较好分离。
- 黄桂华曾文灿
- 关键词:硅胶整体柱亲水作用疏水作用
- 吲哚菁类探针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聚合体菁类探针I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探索吲哚探针I-BSA的静态荧光猝灭机制和静电相互作用,系统考察了吲哚探针I与B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函数。结果确定了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2×105(293K)、3.59×105(298K)、3.40×105(303K);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2、0.99、0.98,吲哚探针I和BSA结合作用的ΔH,ΔS和ΔG分别为-2.242kJ.mol-1,98.80kJ.mol-1和-31.69kJ.mol-1(298K)。结论吲哚探针I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
- 黄桂华韩秋梅
- 关键词:血清蛋白荧光
- 天冬酰胺键合硅胶毛细管柱分离核苷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天冬酰胺键合硅胶毛细管柱对核苷的分离效果。方法制备了天冬酰胺键合硅胶毛细管电色谱填充柱,并应用于极性的核苷化合物的分析。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该色谱柱电渗流线速度的影响,讨论了极性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分离机理。结果所制备的天冬酰胺键合硅胶固定相具有亲水相互作用。对于电中性极性物质,亲水作用是其主要的保留机制;对于强极性的核苷物质,亲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电泳作用以及氢键作用等因素共同存在。结论核苷4种组分在1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 黄桂华高希
- 关键词:毛细管电色谱
- 天冬酰胺键合硅胶的制备与表征
- 2010年
- 采用固液相表面化学反应法,以胺丙基硅胶为基质,通过丁二酸酐将胺丙基转化为羧基,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羧基活化剂,制备了天冬酰胺键合硅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对键合硅胶表面功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天冬酰胺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键合量为0.6mg/g。
- 黄桂华高希
- 关键词:硅胶天冬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