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191)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贺东奇张承福赵似兰蒋玉辉施瑞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理
  • 1篇电信
  • 1篇电信号
  • 1篇信号
  • 1篇人类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生理机制
  • 1篇生物医学
  • 1篇睡眠
  • 1篇睡眠脑电
  • 1篇自然规律
  • 1篇自然界
  • 1篇自然哲学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模型
  • 1篇慢波
  • 1篇脑电
  • 1篇脑电信号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贺东奇
  • 2篇唐志宇
  • 2篇施瑞红
  • 2篇蒋玉辉
  • 2篇赵似兰
  • 2篇张承福

传媒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入睡K-综合波产生的生理机制模型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在确定人类睡眠脑电客观分期的国际标准中,有两类脑电特征波可以用来确定入睡状态(睡眠第二期),即纺锤波和K-综合波。在前文中已提出了产生纺锤波的生理机制模型。按照1998年后对K-综合波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看法,建立了微观神经元环路模型,其放电节律与实验中入睡时神经元放电的振荡节律相一致。而由大量这种相同环路组成的网络模型则在皮层处可产生符合K-综合波的波形。这一结果再次启示了脑信息处理中如何由微观神经元群放电特征整合为脑的宏观功能状态的过程。
蒋玉辉唐志宇施瑞红赵似兰张承福贺东奇
关键词:生理机制网络模型
睡眠2期脑电信号产生的生理机制模型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前慢波睡眠生理机制研究已有的理论及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慢波睡眠中,皮层-丘脑系统神经元存在三种不同节律的振荡:慢振荡(<1 HZ)、δ振荡(1-4Hz)和纺锤振荡(7-14Hz)。这些神经元电活动在皮层水平广泛同步化,产生慢波睡眠脑电。提出了能分别产生这三种节律的三种神经元环路模型,并将之组合简化成一个七细胞环路模型。由这样的大量环路组成的网络模型在合适的突触连接参数范围内,能在皮层处产生人类慢波睡眠脑电2期的完整波形。这一结果说明了如何将动物实验观察到的睡眠生理机制的结果与人自然睡眠活动的脑电结果联系起来,并提示脑信息处理中由微观神经元群放电特征整合为脑的宏观功能状态的主要环节。
唐志宇蒋玉辉施瑞红赵似兰张承福贺东奇
关键词:电信号
生物医学复杂性及其研究对策被引量:5
2005年
贺东奇
关键词:生物医学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自然哲学自然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