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07)

作品数:20 被引量:119H指数:5
相关作者:徐寿军王磊郭萍王聪杨恒山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研究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大麦
  • 8篇春大麦
  • 4篇氮肥
  • 4篇氮水平
  • 4篇施氮
  • 4篇施氮水平
  • 4篇抗氧化
  • 4篇灌浆
  • 4篇灌浆期
  • 3篇氮素
  • 3篇淀粉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转运
  • 3篇籽粒
  • 3篇胁迫
  • 2篇氮素积累
  • 2篇蛋白质
  • 2篇氧化酶
  • 2篇氧化酶活性

机构

  • 20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学研究院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作者

  • 20篇徐寿军
  • 7篇王磊
  • 4篇郭萍
  • 2篇王聪
  • 1篇巴图
  • 1篇董永义
  • 1篇杨恒山
  • 1篇聂晓峰
  • 1篇王新亚
  • 1篇张继星

传媒

  • 10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料与密度对春大麦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肥料与密度对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磷、钾肥能够有效提高该品种大麦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而种植密度的大小对其叶面积指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该品种大麦可获得最高理论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为5.2871,相应的栽培措施是N118.71 kg/hm^2、P_2O_5 112.74 kg/hm^2、K_2O 68.80 kg/hm^2、密度552.68万株/hm^2.
道日娜薛海楠王磊李国兴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施肥水平叶面积指数
肥料与密度互作对蒙啤麦5号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运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和密度互作下蒙啤麦5号灌浆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肥64.5~97.5kg/hm^2,磷肥79.05~135.00kg/hm^2,钾肥26.55~60.00kg/hm^2,种植密度458.00~528.00万株/hm^2范围内,增加氮、磷、钾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灌浆期蒙啤麦5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过此范围,则其活性下降。从4个因素的偏回归系数看,其对SOD、POD、CAT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种植密度,说明灌浆期增施磷肥对蒙啤麦5号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该试验条件下,蒙啤麦5号灌浆期SOD活性最高理论值为241.65U/g,POD活性最高理论值为1077.92U/g·min,CAT活性最高理论值为44.83U/g·min。达到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理论最高值的最佳施肥和密度为氮肥(N)102.10~114.30kg/hm^2,磷肥(P2O5)95.27~129.98kg/hm^2,钾肥(K2O)19.52~86.53kg/hm^2,密度447.50~621.93万株/hm^2。
刘志萍王君巴图马宇尚学燕姜晓平沈秋云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肥料种植密度抗氧化酶
播种期和氮肥用量对春大麦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提供更合理的氮肥运筹和适宜播期以促进大麦的优质高产,以蒙啤1号、蒙啤3号、甘啤4号、垦啤7号4个春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播期处理下内蒙古东部灌区春大麦灌浆期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相同灌浆期4个品种的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相同灌浆期4个品种的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7d、28d和35d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最大的是花后28d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14d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灌浆期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7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次是花后21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徐寿军张凤英刘志萍郭萍道日娜李琲琲王磊李国兴薛海楠
关键词:春大麦籽粒蛋白质游离氨基酸
大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以285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100 mmol·L^(-1)混合碱(Na_(2)CO_(3)∶NaHCO_(3)=1∶1)胁迫下研究了不同大麦种质资源的耐碱性.结果表明,碱胁迫下,苗长、根长、根条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干重和根鲜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对地上鲜重的影响为最大;相对苗长、相对根条数、相对地上鲜重、相对地上干重、相对根干重和相对根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存活天数与相对地上鲜重、相对根干重和萎蔫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指标转化为6个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为87.201%;以6个主成分的得分值计算综合得分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85个大麦种质划分为4类耐碱类型,其中,耐碱品种13个,中度耐碱品种94个,中度碱敏感型品种90个,碱敏感品种88个.同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可用于评价大麦耐碱性的回归方程F=0.0436+0.1613X_(1)+0.2234X_(2)+0.1758X_(4)+0.1654X_(5)+0.1907X_(6)+0.1427X_(7)+0.0896X_(8)+0.0831X_(9),相对苗长、相对地上干鲜重、相对根干鲜重、存活天数和萎蔫系数可以作为大麦耐碱性的评价指标.
李建波刘志萍郭呈宇吕二锁巴图马宇王金波王文迪王海泽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碱胁迫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麦光合性能及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为探究氮素水平对大麦光合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大麦氮高效形成的机理,以蒙啤3号、垦啤7号2个品种为试材,设0,90,180,270 kg/hm^2纯氮4个氮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效率大麦开花期叶片光合性能、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2个品种大麦的Chl、Pn、Gs、Tr、Fo、Fm、Fv/Fm、qP、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达到峰值,叶片和茎秆的氮素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氮肥生产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品种间相比,蒙啤3号的Chl、Pn、Gs、Tr、Fo、Fm、Fv/Fm、qP、叶片和茎秆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NAG、PFP和产量均高于垦啤7号。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均为垦啤7号大于蒙啤3号;叶片和茎秆氮素转运率、NGPE、NPE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后氮素积累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呈正相关;除叶片氮素转运率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外,叶片、茎秆氮素转运率与其余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除与Gs和Fo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均呈负相关,茎秆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Chl、Pn、Fv/Fm、qP呈正相关,与Gs、Tr、Fo、Fm呈负相关;NGPE与Fv/Fm呈负相关,与Chl、Pn、qP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NAE与Chl、Gs、Fv/Fm呈正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负相关;PFP与Fv/Fm呈正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负相关;NPE与Chl、Pn、Fv/Fm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光合性能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后得出,适量增施氮肥有助于大麦生长发育及增产,但施氮过多会起抑制作�
德木其格刘志萍王磊王金波齐海祥郭呈宇吕二锁巴图徐寿军
关键词:春大麦光合性能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氮素水平下大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HvGS1)表达及其与籽粒氮素积累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讨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基因(HvGS1)表达对氮素水平的响应及对籽粒氮素积累的影响,以蒙啤1号、蒙啤3号、甘啤4号和垦啤7号4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90、180和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析灌浆期间不同供氮水平下大麦叶片HvGS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氮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麦叶片中HvGS1相对表达量上调;在灌浆期间,HvGS1相对表达量与供氮水平和籽粒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灌浆进程推移,HvGS1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直到花后28 d叶片开始衰老时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成熟期籽粒氮含量与灌浆时期叶片HvGS1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成熟期籽粒氮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8 d HvGS1表达水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4906。这说明施氮会促进HvGS1上调表达,进而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
徐寿军刘志萍郭呈宇吕二锁董永义张继星薛海楠王磊李国兴德木其格
关键词:大麦氮素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
施氮水平对通辽地区春大麦氮积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蒙啤1号、甘啤4号两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通辽地区春大麦氮素的积累转运规律,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叶片、茎秆、籽粒氮素含量增加,在270kg·hm-2施氮水平下,蒙啤1号、甘啤4号叶片氮素最大值分别比对照高53.25%、36.31%,茎秆分别比对照高38.16%、54.29%,籽粒分别比对照高21.88%、21.22%.随着施氮水平增加,2个大麦品种花前、花后氮积累量上升,在270kg·hm-2施氮水平下,蒙啤1号、甘啤4号花前氮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297.42%,198.65%,花后分别比对照高222.55%,174.46%.
庄健楠郭萍伍辛楠聂晓峰王新亚范庭徐寿军
关键词:施氮水平春大麦氮积累
不同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明春大麦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组分含量的关系,以蒙啤3号和蒙啤5号为试材,设375,450,525,6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处理,于2018—2019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与淀粉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对籽粒淀粉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 a 2个品种各处理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花后21 d出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在525万株/hm^(2)密度处理出现。2 a 2个品种各处理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随着灌浆进程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均为525万株/hm^(2)处理。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浆阶段叶片、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显示,对成熟期籽粒总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023,0.5804和0.7455;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35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7766,0.4697和0.7156;对成熟期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21 d叶片、花后7 d茎秆和花后14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通径系数分别达到1.0469,0.6382和0.7756。525万株/hm^(2)是该试验条件下提高大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花后7 d茎秆和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对大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刘志萍德木其格马宇巴图李建波郭呈宇吕二锁王海泽王文迪徐寿军
关键词:大麦可溶性糖
春大麦营养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春大麦营养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本试验以蒙啤1号、蒙啤3号、甘啤4号、垦啤7号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播期处理下内蒙古东部灌区春大麦灌浆期间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叶片、茎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灌浆进程,不同播期和氮肥处理下4个品种大麦叶片和茎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一灌浆时期,随着播期推迟,叶片和茎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升高;随着施氮水平提高,叶片和茎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35 d的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茎秆游离氨基酸含量。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花后7 d的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花后21 d的茎秆游离氨基酸含量。本研究结果为优质高产大麦生产实践确定合理的农事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寿军张凤英刘志萍郭萍李琲琲薛海楠王磊李国兴
关键词:春大麦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
氮肥对大麦灌浆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究氮肥对春大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优质高产大麦生产确定合理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啤4号,蒙啤3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处理下内蒙古东部灌区春大麦灌浆期间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不同氮肥处理下各品种大麦叶片SOD、POD、CAT活性呈升高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高氮处理(270kg?hm^-2)与不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大麦灌浆期间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
德木其格刘志萍郭呈宇吕二锁巴图王磊王金波齐海祥徐寿军
关键词:春大麦施氮水平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