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260)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敏春芳程瑶雷雨丁桃源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言接触
  • 2篇字句
  • 2篇格范畴
  • 2篇汉语
  • 1篇用法
  • 1篇用法研究
  • 1篇语序
  • 1篇语序类型
  • 1篇少数民族语言
  • 1篇是字
  • 1篇是字句
  • 1篇视域
  • 1篇泰语
  • 1篇蒙古语
  • 1篇民族语
  • 1篇民族语言
  • 1篇阿尔泰语
  • 1篇N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敏春芳
  • 1篇雷雨
  • 1篇程瑶
  • 1篇丁桃源

传媒

  • 1篇民族语文
  • 1篇方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回族研究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语序类型分析经堂语的来源及其性质
2016年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察经堂语的句法表现,揭示其类型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敏春芳
关键词:语序类型蒙古语
回族“经堂语”的特殊语言现象(一)——“上”和“打”
2014年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敏春芳丁桃源
语言接触视域下临夏话“是”字句特殊用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是"字句在临夏话中随处可见,使用频率很高。除表示假设或时间外,"是"还可以表示条件关系、转折关系或顺承关系等。临夏话中"是"字句的这种特殊用法,既是阿尔泰语言底层现象的反映,也是汉语和阿尔泰语不断"协商""混合"的结果。
敏春芳程瑶
关键词:汉语阿尔泰语语言接触
临夏回民汉语的“S是+N是/不是是”句被引量:3
2016年
临夏回民汉语中的"S是+N是/不是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判断句。本文认为这种句式是西北汉语方言在语言接触的历史条件下,与甘肃临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不断"协商"、"重叠"的产物。
敏春芳雷雨
关键词:语言接触
甘青民族地区语言接触中的“格”范畴被引量:5
2014年
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河湟民族地区,不同系属、不同语族的语言长期密切接触,形成一系列显著的区域特征。本文分析了甘青地区接触方言和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格"标记,认为"格"标记形式既反映了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母语接受汉语时的底层残留,也与阿尔泰诸语言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
敏春芳
关键词:语言接触少数民族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