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32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9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吉平赵丹丹刘家福赵亮田学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4篇三江平原
  • 2篇生态
  • 2篇驱动力
  • 2篇GIS
  • 1篇地学信息
  • 1篇地学信息图谱
  • 1篇豆田
  • 1篇信息图谱
  • 1篇信息熵
  • 1篇灾害
  • 1篇沼泽
  • 1篇质心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机构

  • 1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刘吉平
  • 5篇刘家福
  • 5篇赵丹丹
  • 3篇田学智
  • 3篇于佳
  • 3篇赵亮
  • 2篇张丽
  • 2篇马冲亚
  • 2篇马海超
  • 1篇杨国范
  • 1篇陈智文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湿地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的形成及主要类型被引量:11
2014年
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等的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的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的形成和发育,质地黏重的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和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的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和水文条件的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和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的破碎化,在农田中的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的沼泽,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的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和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的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和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的孤立湿地、林地中的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的孤立湿地、水田中的孤立湿地和旱田中的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刘吉平李艾玉田学智赵亮
关键词:三江平原
近30年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1980、1995和2010年吉林省西部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30年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2010年,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5 002 413万元减少至4 408 862万元,变化率-11.9%;由1980年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北部高南部低的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高-高自相关类型呈减少趋势,而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增加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先增加后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质心1980—2010年总体向东北移动了12.5 km。人为开垦活动是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赵丹丹刘吉平刘家福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IS技术
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被引量:97
2014年
以抚顺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抚顺市1986~2000年、2000~2012年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2年抚顺市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林地、农田、水域和居民用地,其中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农田和居民用地面积逐渐增加,水域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是是居民用地,其次为水域和草地,而林地最小;抚顺市1986~200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且空间差异小,而2000~2012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小但空间差异大,表明抚顺市1986~2000年全区均在开发且开发强度大,而2000-2012年仅在局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1986-2000年十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主要有3个且分布范围较大,而2000~2012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仅有1个且分布范围较小,4个“热点地区”均位于抚顺市内的居民地集中分布区。自然因素是士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条件,相对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十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导致抚顺市土地利用快速集中变化的主因。
张丽杨国范刘吉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
近30年吉林市景观格局变化及气候效应被引量:19
2015年
在ArcGIS、ENVI、Excel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利用景观指数中的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聚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对1980年、1995年和2010年的吉林市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间吉林市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聚集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少;林地景观面积、草地景观面积一直在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旱田景观面积逐渐增加。在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对该区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该区气温上升、降雨量减少。吉林市景观格局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张丽赵丹丹刘吉平陈智文刘家福
关键词:景观指数气候效应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以吉林省西部1980年,1995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结果表明,1980—2010年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大幅度增加,净增5 552.3km2,其主要由草地、沙地、盐碱地、湿地转化而来,转化而来的耕地呈条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域中东部及西北部;草地大幅度减少,净减3 708.3km2,主要转化为耕地、林地、沙地及盐碱地,占区域总面积的7.9%,草地转出部分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西部及西北部;居民和工矿用地增加,净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城镇周边及矿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波动变化,变化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中南部;湿地也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转出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与常规转移矩阵法相比,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能够展示研究区的空间位置分布,表达出多维空间信息。
马海超刘吉平
关键词:地学信息图谱GIS土地利用
基于GIS和信息熵的洮儿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洮儿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6-2010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在SPSS、Arc GIS和Crime Stat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对1986-2010年洮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高值区由流域的中下游向下游区转移,上游低值区消失;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高值区由中下游地区向上游和下游地区转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热点地区集中位于洮儿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其中下游面积较大;气候、水文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的综合作用对洮儿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除了2005-2010年信息熵变化率与综合动态度、均衡度变化率与综合动态度呈不相关性,1986-2010年,在0.01水平上显著,信息熵变化率、均衡度变化率和综合动态度三者之间均呈相关性。
赵丹丹刘吉平马冲亚刘家福
关键词:信息熵GIS土地利用结构
三江平原夏末晴天孤立沼泽与农田温湿度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受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孤立沼泽成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以三江平原抚远县大豆田中孤立沼泽为研究对象,观测孤立沼泽及其周边农田的0 cm地温、5 cm土温、10 cm土温、1.5 m气温和1.5 m相对湿度,观测从2012年8月31日10︰00开始,至9月1日8︰00结束,每2小时观测一次,对比分析夏末晴天孤立沼泽与农田温湿度的差异,探讨孤立沼泽的局地小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孤立沼泽的日平均0 cm地温、5 cm土温、10 cm土温和1.5 m相对湿度都低于周边农田,而日平均1.5 m气温高于周边农田;除0 cm地温外,孤立沼泽5 cm土温、10 cm土温、1.5 m气温和1.5 m相对湿度的日较差都低于周边农田;各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但极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孤立湿地5 cm土温和10 cm土温的极值出现时间比周边农田晚2-4 h,孤立湿地0 cm地温、1.5 m气温和1.5 m相对湿度的极值出现时间与周边农田相同,0 cm地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2︰00,1.5 m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14︰00和2︰00,1.5 m最高和最低相对湿度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
刘吉平于佳赵亮田学智
关键词:大豆田土温日变化三江平原
近3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6
2014年
以四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1995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土地利用状态转移矩阵对四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四平市的草地、沼泽地、盐碱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其次为林地和水域面积,耕地面积增加明显。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变化速率快于北部和东南部地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变化最大,并逐渐向中部地区递减,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空间变化最小。土地利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
李艾玉刘吉平于佳刘家福马冲亚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被引量:14
2016年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大片连续湿地逐渐破碎化,形成了大量孤立湿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已成为湿地生态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以三江平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模型,在60m分析粒度下,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中南部孤立湿地的斑块数量较多,而中东部孤立湿地的斑块面积较大,且孤立湿地斑块之间的邻近程度和连接度较高,三江、洪河自然保护区及研究区西部孤立湿地斑块的形状较复杂;2随着湿地斑块数量的递减,非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加,孤立湿地在景观连接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小,但面积相对较大的孤立湿地斑块重要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景观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3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是地形地貌、农业开发活动、国家政策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孤立湿地的保护。
刘吉平马海超赵丹丹
关键词:空间结构三江平原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被引量:138
2014年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刘吉平赵丹丹田学智赵亮刘家福
关键词:驱动力三江平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