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BH-Z06164)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文滨张俊华韩英鹏刘洋大川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灰斑
  • 3篇灰斑病
  • 3篇灰斑病菌
  • 3篇斑病
  • 3篇病菌
  • 3篇大豆
  • 3篇大豆灰斑病
  • 3篇大豆灰斑病菌
  • 2篇生理小种
  • 2篇小种
  • 1篇多态性
  • 1篇生理小种鉴定
  • 1篇小种鉴定
  • 1篇扩增片段长度...
  • 1篇分子标记
  • 1篇分子检测
  • 1篇PCR-RF...
  • 1篇长度多态性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韩英鹏
  • 3篇张俊华
  • 3篇李文滨
  • 2篇刘洋大川
  • 1篇孙洪利
  • 1篇张明

传媒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2006~2007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210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共有16个生理小种,除以往报道的1~4号、6~11号生理小种外,又增加了5号、12~16号等6个新的生理小种。从主要生理小种在黑龙江省内各地的出现频率来看,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41.43%,其次是7号小种,为13.33%,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6.67%,占第三位。黑龙江省内大豆种植区主要以1号小种占优势,各地小种的组成和比例均有所不同。
张俊华刘洋大川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11年
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10对引物组合,对2006-2009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的121个大豆灰斑病菌菌株进行AFLP分析,得到148个多态性条带。用UPGMA聚类分析,121个菌株被归类于111个不同单元型(带型),以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0.81为界,将111个单元型划分为6个遗传系谱。其中L03、L05和L06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优势系谱。L02分布地域比较狭窄,为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稀有遗传系谱。
孙洪利刘洋大川张俊华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大豆灰斑病菌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PCR-RFLP分子检测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PCR-RFLP技术建立了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体系。引物对ITS1和ITS4PCR扩增大豆灰斑病菌的16个生理小种的DNA,均得到600bp片段;继而用HinfⅠ、RsaⅠ和Hae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将扩增产物消化,得到15个多态性片段,可将16个生理小种区分开来。
张俊华张明韩英鹏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