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B201201A05)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谢骏夏耘王广军余德光郁二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养殖方式对鳙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价不同养殖方式对鳙肠道微生物菌群种类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发展鳙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生物絮团组、施肥组和网箱吊养组3种养殖方式,经过8周的饲养周期后,运用PCR-DGGE对不同养殖方式下鳙肠道定植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鳙肠道细菌多样性排序为生物絮团组>施肥组>网箱吊养组,其中,生物絮团组与施肥组、生物絮团组与网箱吊养组、施肥组与网箱吊养组的DGGE图谱相似性依次为53.8%、39.4%和42.8%。生物絮团组鳙肠道的特异条带代表α-亚群的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绿弯菌(Chloroflexi)和几类不可培养细菌(EU585886.1、FN824844.1、GU498473.1、GU486235.1和JN399992.1);施肥组和网箱吊养组鳙肠道的特异条带代表梭菌属(Clostrid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及不可培养细菌(EU376178.1)。【结论】生物絮团的应用能有效增强养殖鳙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降低气单胞菌在鳙肠道的分布,可作为高蛋白饵料类型被鳙摄食。
- 夏耘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郁二蒙谢瑞涛
- 关键词:肠道细菌群落养殖方式PCR-DGGE
- 养殖水体添加嗜酸小球菌对鳜发育过程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鳜受精卵特有细菌;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是受精卵和仔鱼共有优势细菌,但在仔稚鱼中没有或只有极少分布;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鳜仔稚鱼和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共有优势细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和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在对照组仔稚鱼的分布明显比试验组丰富。
- 夏耘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郁二蒙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
- 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4
- 2014年
-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tt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变化。养殖水体TN变化范围为6.65-11.15mg/L,第9天达到峰值(10.11±1.05)mg/L,第12天后和第0天时的T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SS浓度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419.67±11.5)mg/L,第15天后TSS稳定维持在244.67mg/L;碱度变化范围为136.68-239.20mgCaCO3/L,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为30%(干重)。生物絮团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某些未知不可培养的细菌组成,蓝细菌(Cyanobacterium)只存在于生物絮团培养前期(第0、5、10天),产碱菌科细菌(A1caligenaceae)存在于生物絮团形成的整个过程,且是第5、10、15天的优势菌。组成生物絮团的真核微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的斜叶虫属(Loxophyllum)、隐藻纲的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及Goniomonas属、硅藻纲的双头菱形藻属(Nitzschia)。其中双头菱形藻属为絮团培养初始第0天到15天特有;斜叶虫属在絮团培养后期分布较多。结论认为,生物絮团系统在养殖的15d左右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能有效调节养殖系统菌藻分布,控制养殖水质,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发展。
- 夏耘邱立疆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吉红
- 关键词:PCR-DGGE原核微生物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