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45)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春芳张洁戴亚楠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3篇都市
  • 2篇都市文化
  • 1篇心理
  • 1篇意象
  • 1篇意象研究
  • 1篇终结
  • 1篇文化逻辑
  • 1篇摹写
  • 1篇荒原

机构

  • 4篇山东工商学院

作者

  • 4篇刘春芳

传媒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终结感》:当代西方都市文化的精神症结
2015年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终结感》是其201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并于2012年荣获布克奖。《终结感》虽继承了其以往作品中的历史与记忆因素,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再无任何希冀、意图终结一切的感受。本文通过阐释文本对历史的颠覆入手,进一步论及小说对传统逻辑思维模式的深度解构,最终指出小说的核心批判指向——当代文化精神的彻底坍塌,从而厘清了巴恩斯将终结感视为当代西方都市文化精神症结的根源所在,揭示出巴恩斯对当代都市文化的病症的深刻认知及忧患意识。
刘春芳
《水泥花园》中的“水泥花园”意象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发生在4个孩子身上的变态的恐怖故事。麦克尤恩在书中详细阐释了"水泥花园"的建构过程及目标指向,使"水泥花园"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意象。麦克尤恩通过该意象表达了他对当代都市文化的认知和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当代社会的多重困境的深刻思考。文章从"水泥花园"的建构过程、"水泥花园"中的生存境遇及其本质内涵入手,对"水泥花园"所蕴含的都市文化批判思想进行探究,旨在精确而深入地把握麦克尤恩的思想精髓及其作品中的都市文化批判意义。
刘春芳
关键词:意象都市文化
《星期六》中的当代都市文化逻辑被引量:5
2016年
麦克尤恩于2005年出版的小说《星期六》以成功的中年外科医生在"星期六"这一天的生活轨迹为主线,细腻而深刻地呈现出西方当代都市的文化生态。本文通过指出小说中的当代都市人在"星期六"表现出的扭曲的欣快症,厘清了都市文化的乌托邦姿态的本质,并梳理出当代都市文化中的胜者必败逻辑,阐释了使得成功本身成为一个逻辑悖论的当代文化内核。由此,光鲜的物质成功背后的灾难感得以清晰呈现,扭曲的当代文化逻辑所引发的精神荒芜和文化困境也得以深刻揭示。
刘春芳
关键词:文化逻辑
《心理之城》中的荒原后都市摹写被引量:3
2012年
麦克尤恩的小说《心理之城》以洛杉矶为背景,通过对四个人物的不同层级、不同侧面的心理现象的精准刻画,揭示出荒原后都市的文化状貌和人性生态。通过对荒原后都市状貌的源流及表征的探讨,以及荒原后都市中人性堕落、情感扭曲等现象的分析,既能使人们深刻认知当代西方都市文化的多重生存困境,也能引发对当代都市文化重新建构的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的都市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春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