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630103)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6H指数:8
- 相关作者:邵兴华张建忠洪森荣尹明华林国卫更多>>
- 相关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野葛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相关因子的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对野葛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相关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野葛带芽茎段再生体系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s后用0.1%HgCl2处理15min;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5.0mg/L;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30g/L,pH 6.0,液体培养,培养温度25℃,光照培养。
-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 关键词:野葛带芽茎段
- 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4
- 2007年
- 对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方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SOD活性的测定采用连苯三酚法,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结果表明,野葛块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6-BA 1.0 mg/L+2,4-D2 mg/L;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在诱导的第6天和第18天分别出现两个高峰;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8天出现高峰。
-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 关键词:野葛块根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
- 硝酸钐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硝酸钐对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Sm(NO3)3)(5,50,100,1000,2000 mg/L)。小鼠适应3 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饮用去离子水与硝酸钐溶液。染毒180 d后用开场行为模型检测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硝酸钐并没有明显影响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但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脑内SOD活性降低[染毒组与对照组SOD活性分别为(698.4±56.3)U/mg,(663.2±65.2)U/mg,(523.8±53.2)U/mg,(448.7±48.7)U/mg,(368.7±59.4)U/mg,(353.9±63.2)U/mg,P〈0.05或P〈0.01]和MDA含量升高[染毒组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为(3.21±0.82)nmol/mg,(3.28±0.30)nmol/mg,(4.02±0.63)nmol/mg,(4.52±0.31)nmol/mg,(4.62±0.31)nmol/mg,(4.82±0.31)nmol/mg,P〈0.05或P〈0.01]。结论硝酸钐能加剧脑损伤,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 关键词:小鼠学习记忆SODMDA
- 土壤中影响磷吸附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7年
- 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土壤中磷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是关于土壤中磷吸附的研究。吸附过程不仅受土壤供磷量的影响,而且受铁、铝氧化物含量,温度,pH,钙盐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物,有机酸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邵兴华张建忠洪森荣林国卫
- 关键词:磷吸附土壤影响因素
-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和生物化学性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pH值为6.62,大于菜地、桔园、荒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除了菜地速效氮含量25.66 mg/kg略低于荒地27.12 mg/kg外,全N、速效N、全P、速效P、有机质、速效K的变化均表现为桔园最高,荒地最低,稻田、菜地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4种酶活性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的变化均表现为桔园>耕地(稻田、菜地)>荒地,转化酶活性桔园>菜地>荒地>稻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生物化学性状有显著不同。桔园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呼吸强度均较该地区耕地(水田、旱地)和荒地高。但若继续在耕地上施用化肥意欲提高土壤各项功能,可能不是最佳办法。
- 邵兴华张建忠胡兴万杨俊
-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红壤
- 铜胁迫对油麦菜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铜胁迫(50,300,500,800,1200,2000mg/kg干土)对油麦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探求表征土壤铜污染的主要指示酶,为铜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进行为期34天土培盆栽试验,测定了油麦菜幼苗生物量和土壤酶活,记录了整个试验过程中油麦菜叶片受伤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油麦菜的叶片受伤率增加,成活率下降,油麦菜鲜重、株高、平均根长亦随Cu浓度升高而递减;土壤酶活性随着铜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最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油麦菜的平均根长、鲜重、株高与土壤铜含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酶活性与油麦菜的生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土壤酶活性可作为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 邵兴华张建忠林国卫张勇
- 关键词:CU胁迫油麦菜土壤酶活性
- 野葛种质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对野葛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葛带芽茎段超低温保存较佳的技术体系是继代培养60 d的试管苗于4℃低温下锻炼5 d,然后切取1~1.5 cm带芽的幼嫩茎段放入MS+50 g/L二甲基亚砜+50 g/L蔗糖的预培养基中4℃低温下预培养1 d,以100 g/L DMSO+50 g/L甘露醇+5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冰冻保护剂,在0℃、-20℃、-80℃下对带芽茎段各处理1 h,最后投入液氮保存,保存24 h后,将材料取出于40℃水浴中快速化冻90 s,化冻后用MS+1.2 mol/L蔗糖的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后转入再生培养基(MS+BA2 mg/L+NAA1 mg/L)上暗处培养7 d后再置于光下培养,成活率可达45%~47%,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 关键词:野葛种质超低温保存成活率
-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2012年
- 综述了目前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认为品种抗性差、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适宜是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措施基础上,应加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菌核病新品种及利用活体微生物研制油菜菌核病生防药剂的研究,旨在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张建忠邵兴华肖红艳
-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
- 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 2008年
- 探讨几种因子对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的方法。野葛叶片和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野葛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2,4-D 2mg.L-1,野葛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 mg.L-1+6-BA1.0 mg.L-1+2,4-D 2 mg.L-1;暗培养更有利于野葛愈伤组织的诱导;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野葛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6-BA3.0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NAA0.5 mg.L-1+KT2 mg.L-1;光照培养更有利于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芽的再分化;野葛叶片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 mg.L-1+PP3330.5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 mg.L-1+PP3333.0 mg.L-1;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叶片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1,茎段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3.0 mg.L-1;叶片和茎段再生苗的最佳移栽基质均为蛭石:珍珠岩(2:1)。
-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 关键词:野葛叶片茎段愈伤组织
-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2年
-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种类对水稻土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以30年(1981年至今)长期定位试验地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处理(CK,N,P,K,NPK,2倍NPK,NPK+猪粪)水稻田耕层(0-20cm)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施P(配施或单施)增加土壤全P、速效P含量,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NPK+猪粪处理)土壤的有机质、全P、速效P、全N、速效N均显著增加,所有施肥处理间pH值差异均不显著;2)除了NPK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外,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土壤转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P量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与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田土壤长期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酶活性,有益于土壤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 邵兴华张建忠夏雪琴杨新
- 关键词:水稻土长期施肥土壤肥力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