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164)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大磊孙英杰孔海南吕谋李依韩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
  • 2篇氧化铝
  • 2篇热解
  • 2篇活性氧化铝
  • 2篇铬渣
  • 2篇共热解
  • 2篇
  • 1篇底泥
  • 1篇形态分析
  • 1篇修正法
  • 1篇乙烯
  • 1篇砷污染
  • 1篇水体
  • 1篇水源地
  • 1篇塑料
  • 1篇稳定性
  • 1篇污染
  • 1篇淋溶
  • 1篇淋溶实验
  • 1篇南水北调

机构

  • 7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北方节能...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张大磊
  • 5篇孙英杰
  • 2篇吕谋
  • 2篇李依韩
  • 2篇孔海南
  • 1篇彭亢晋
  • 1篇王芳芳
  • 1篇张继育
  • 1篇李红卫
  • 1篇刘杰
  • 1篇姜海钰
  • 1篇李卫华
  • 1篇李公伟
  • 1篇乔凡
  • 1篇王亚楠
  • 1篇陈英

传媒

  • 4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水体对北郊水源地砷污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分析北郊水源地砷污染现状、黄河对地下水补给和影响以及黄河水质泥沙中砷含量与地下水关系几个方面,研究了黄河水体对地下水砷超标的影响。检测数据表明,水源地区域黄河水体中砷、铁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μg/L、0.44mg/L、0.14mg/L,铁、锰含量均高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0.3mg/L和0.1mg/L),加之水体为氧化环境,Eh为30.9~78.2mV,致使水中微量砷会被粘土颗粒及形成的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吸附沉积,并在地层中富集。由于黄河水本身含有一定浓度砷,强蒸发作用加剧了潜水一微承压含水层砷的富集,但是黄河水及沙层沉积物中砷含量释放能力有限。
刘杰李红卫吕谋孙英杰
关键词:黄河补给
聚乙烯塑料/铬渣共热解还原Cr(Ⅵ)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在分析聚乙烯热解特性的基础上,研究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及聚乙烯与铬渣质量比对Cr(VI)还原的影响,并运用XANES和EXAFS光谱研究铬元素的形态变化,并对反应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聚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可以有效将Cr(VI)还原,还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热解温度达到550℃,还原率为99.93%;随着PE投加量增大,Cr(VI)还原率逐渐上升,当质量比超过0.05时趋于稳定;Cr(VI)还原伴随塑料热解反应进行,6min后趋于稳定;最优反应条件为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6min、PE/铬渣质量比0.05.(2)使用XAS铬形态分析过程中以Cr2O3作为Cr(Ⅲ)的参考物较CrCl_3更为合理,铬渣中Cr(VI)还原产物为无定型Cr_2O_3;(3)由于PE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不含O元素,相比生物质还原剂,可以更高效还原Cr(VI);(4)Cr(VI)与挥发份充分接触反应条件下,Cr(VI)可持续还原.
张大磊李公伟李卫华孔海南孙英杰
关键词:聚乙烯铬渣热解
铬渣秸秆共热解产物铬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张大磊李依韩彭亢晋荆玉妹孔海南孙英杰
关键词:共热解铬渣淋溶实验稳定性
活性氧化铝吸附水中As(V)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水中As(V)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As(V)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不同pH和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吸附As(V)的最佳pH为4~6,在pH为5.5左右的时候达到最大去除率99%;受氟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影响较大,硝酸根和硫酸根基本无影响,而氯离子有促进吸附的效果;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很好地拟合,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15.7mg/g;其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
李依韩荆玉姝张大磊乔凡孙英杰
关键词:活性氧化铝AS(V)
郑州北郊水源地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以郑州市北郊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水砷超标与不超标地下水井附近钻孔取样,选取10个地层沉积物,分析不同粒径沉积物总砷的含量;利用Tessier修正法提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砷,分析不同形态砷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砷与沉积物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总砷的含量多少依次为:黏土>粉黏>粉土>细砂>中砂;不同形态砷的分布顺序为:残渣态>弱有机态/强有机态>铁锰氧化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残渣态砷是该研究区沉积物砷的主要形态;沉积物水溶态砷与pH呈显著正相关;铁锰氧化态砷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铁、锰均呈正相关;强、弱有机态砷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离子交换态砷、碳酸盐结合态砷受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大;残渣态砷与pH、有机质、铁、锰关系密切.
陈英孙英杰王芳芳王亚楠吕谋张大磊
关键词:沉积物形态分析
活性氧化铝吸附水中砷的动态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饮用水砷污染事件层出不穷,选择高效合适的除砷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试验采用逆流式单床吸附柱的吸附方式,对活性氧化铝吸附砷做了动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初始砷浓度为10mg/L时,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当初始砷浓度为50mg/L时,以5mg/L为穿透点,穿透体积为110L,动态吸附量为3.43mg/g.结果表明,在水中砷的去除方面,活性氧化铝可作为一种有效吸附剂.该研究对实际应用中的活性氧化铝改性及饮用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姜海钰荆玉姝高莹张大磊
关键词:活性氧化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干渠底泥吸附铬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近些年水质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干渠沿程交叉建筑物较多,对突发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水质重金属铬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流振荡过程中,Cr(Ⅲ)、Cr (VI)之间难以相互转化.酸性条件下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在pH=5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效率最高,为97%;且吸附速度很快,10 min吸附率可达97%左右.Cr(Ⅲ)浓度为1~20 mg/L时,底泥对Cr(Ⅲ)的吸附去除率随铬浓度升高而略有下降,但均在94%以上,底泥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0.952 mg/g.底泥吸附去除Cr (VI)的效率较低,不同pH、振荡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12.50%.不同有机物浓度、吸附时间条件下,底泥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为20.96%.
张继育王劭然张大磊
关键词:底泥南水北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