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770021)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东玉杨建华张舫路懿菡芦翠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因乘赤■浮灵海 遂驾玄虬探翠微——赵锡元教授与先秦史研究
- 2009年
- 著名先秦史专家赵锡元教授在几十年从事先秦历史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加强在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字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学术修养,他的学术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1951年—1962年为学术起步阶段;1963年—1976年为学术沉淀阶段;1977年—1993年为学术飞跃期。赵锡元先生在古史研究方面的学术造诣主要体现在:始终注重点与面的结合;始终贯彻理论与现实的联系;遵循多重证史的研究路数。
- 赵东玉杨建华张舫
- 关键词:先秦史古史研究
- 孔子的“戒色”说透视
- 2009年
- 春秋时期女性外在容貌特征的审美意识日益觉醒,并成为男性追求女性时所极为看重的条件之一。在此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孔子坚持"男女有别"的礼制规范,能正视男性在青春期对女性容貌所产生的爱慕之情,提出了"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的"戒色"说。以此为视角,试图透视孔子对待"色"之态度,并以此来观孔子的女性观。
- 路懿菡
- 关键词:女性观
- 春秋时期齐国贵妇“乱政”探析
- 2009年
- 春秋时期,一部分贵妇想要冲破性别角色的藩篱,走进政治这一禁区,她们以"乱政"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的,而其中又以齐国贵族妇女居多。齐国贵妇的"乱政"行为,可以归为为爱子争立、为情人争位、为掩盖私通而"乱政"三大类。齐国产生贵妇"乱政"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社会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失衡,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则是其产生契机,而齐文化的特定结构又是其出现的地域因素。
- 赵东玉芦翠
- 关键词:贵妇性别角色
- 商代内婚说驳议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有些学者屡屡提及所谓商代外婚与内婚并行的说法。我们认为,所谓商代女性不著姓的说法,并非确凿无疑;说商的后裔宋国有内婚的现象发生,就断言其为商的遗制,未免片面;从甲骨文的个别资料论证商代内婚制的做法,也很难成立。从甲骨卜辞中看到了商代外"取"和"氐"女的证据;考古资料中除了前引资料中所言男女合葬墓中女子手脚被捆绑的"取"来证据外,还有证据表明男女的族属差异。因此,从婚姻角度来说,商代已盛行男娶女嫁,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是外婚制,而非内婚制。
- 赵东玉
- 关键词:商代内婚制外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