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9204) 作品数:21 被引量:157 H指数:9 相关作者: 张润志 徐婧 杜磊 刘伟 刘伟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s of an invasive species fall webworm(Hyphantria cunea) to host volatile compounds 被引量:4 2012年 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s of fall webworms(Hyphantria cunea) to 55 host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conducted.Results showed that male moths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trans-2-hexenyl acetate,nonanal,hexanal,trans-2-hexenal,hexanol,isoamyl acetate,acetic acid cis-3-hexenyl ester,ethyl acetoacetate,citronellal and(+)-citronellal,and females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hexanol,hexanal,acetophenone,isoamyl acetate,nonanal,trans-2-hexenal,acetic acid cis-3-hexenyl ester,citronellal,cis-3-hexen1-ol and trans-2-hexen-1-ol.Seven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also selected for further dosage response experiments,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fall webworm and the tested compounds.A maximum dosage level of 1000 g was tested and found to elicit significantly higher activity from male moths compared with lower(1,10,100 g) concentrations. TANG Rui SU MaoWen ZHANG ZhongNing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 美国白蛾 外来入侵物种 乙酸异戊酯 番石榴果实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番石榴果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correcta(Bezzi)]是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被我国列为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概述了该虫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及危害特性,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番石榴果实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未来番石榴果实蝇种群遗传与起源、扩散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刘佳琪 邓裕亮 李志红 白永华 黄立公关键词:番石榴果实蝇 分子生物学 种群遗传 植物检疫 苹果蠹蛾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采集新疆阿拉尔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幼虫,对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COⅠ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苹果蠹蛾DNA扩增出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709bp,序列中A+T含量极高,占68.7%,而G+C的含量只有31.3%。经基因序列比对,与其它几种食心虫的同源性为85.4%~88.1%,遗传距离为0.130~0.162;采用NJ法构建了卷蛾科系统树,所得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苹果蠹蛾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冯宏祖 王兰 郭文超 曹玉 杨明禄 刘慧敏 许建军关键词:苹果蠹蛾 克隆 诱集带技术防治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效果初探 诱集带监测防治技术是利用苹果蠹蛾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隙结茧的特性,将诱集带绑缚于树干之上,形成大量适宜幼虫结茧的区域,吸引幼虫在固定区域结茧的无公害物理监测防治技术.本研究首先对苹果蠹蛾在树干不同位置的结茧数进行了调查,... 刘伟 徐婧 张润志关键词:苹果蠹蛾 诱集带 幼虫 苹果蠹蛾成虫产卵特性 被引量:6 2012年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全球温带地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是中国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苹果、梨等水果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及威胁。为详细了解苹果蠹蛾的产卵特性,从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作者于2006年在甘肃省山丹县梨果园中对树冠不同高度与朝向的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对梨树果枝上不同部位的产卵量进行了详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冠2.5m以上的蛀果率显著高于2.5m以下的蛀果率,树冠东面的蛀果率最高,南面的蛀果率最低;2)在整个果园中,靠近北侧的果树上果实受害程度要高于南侧果树上的果实受害程度,整个果园中蛀果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3)叶片上的卵数最多,占总卵数的73.1%,果实上的卵数次之,占总卵数的14.6%,枝条上的卵数最少,占总卵数的12.2%;4)在产卵的叶片上,卵主要产在叶背面,叶片背面卵量是叶正面的6.65倍。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开展化学防治或颗粒体病毒防治时,应注意充分喷施果树上层树冠,且在对果实进行处理的同时,叶片和枝条也需要充分喷药。 杜磊 柴绍忠 郭静敏 鲁天文 张润志关键词:苹果蠹蛾 产卵 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中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田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从而为基于不同果园特点的诱捕器监测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信息,2005及2010年,本研究选择甘肃高台县和张掖甘州区的两处果园,应用地统计方法对其中的成虫空间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在采取常规防治的果园中,苹果蠹蛾发生热点集中在果园的边缘,且随着成虫数量季节性的消长,这种边界效应变的更加突出;而在采取了迷向防治措施的果园当中,诱捕器捕获量的空间相关性与信息素浓度和虫口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尤其是在较大的果园中进行诱捕器布局的时候,应将果园的边缘地区作为重点监测区域。 徐婧 杜磊 秦天军 张建超 张润志关键词:苹果蠹蛾 成虫 甘肃、新疆、内蒙苹果蠹蛾成虫消长规律 被引量:24 2012年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05年至2010年,本研究在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的不同区县选取了16个果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中的苹果蠹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5个世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3个成虫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化学防治、迷向防治等防治措施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史研究为主的监测并不适合在上述果园中开展。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未对苹果蠹蛾的季节动态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对苹果蠹蛾除成虫外的其他虫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详细研究,并建议选择3个以上的果园进行监测,综合各个果园的监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徐婧 姜红霞 阿丽亚 郭静敏 张润志关键词:苹果蠹蛾 检疫害虫 成虫 诱捕器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CJ01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0 2012年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控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种群的重要生防因子。商业化产品病毒株单一,抗性的快速产生会降低CpGV的防效,高毒力或与之具有遗传差异的新病毒株可用于延缓病毒抗性的产生或发展,对苹果蠹蛾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中国酒泉地区苹果园中的苹果蠹蛾野生种群及其实验室种群发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株致病病毒,通过幼虫发病特征、病毒包涵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共同证实该病毒株为CpGV,且与CpGV-M相似,将其命名为CpGV-CJ01。其幼虫的发病体征具有CpGV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涵体的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符合CpGV结构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得到Granulin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均与CpGV-M具有99%以上的相似性,但是对于毒力的准确定量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我国新病毒株的发现为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的生物学防治创造了先决条件,并可作为延缓世界范围内CpGV抗性的候选菌株。 申建茹 刘万学 万方浩 张芬琴关键词:苹果蠹蛾 颗粒体病毒 分离菌株 发病特征 电镜 苹果蠹蛾诱芯性信息素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时间 被引量:13 2012年 载有反口橡皮塞诱芯的三角式诱捕器是我国目前进行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监测的主要工具。在室内理论条件下悬挂自制的橡皮塞信息素诱芯,苹果蠹蛾性信息素释放持续时间为20周,最后1周的信息素剩余含量仍在500μg左右。在室外自然条件下,2个处理能够检测到信息素剩余含量的最后时间分别为第9周和第5周,剩余含量分别为33.3μg和37.7μg;装有该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能够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的时间可达15周。综合室内和室外结果,得到该自制苹果蠹蛾诱芯的最长有效时间为15周,高效时间为4周。 朱虹昱 杜磊 徐婧 刘伟 刘伟关键词:苹果蠹蛾 释放量 苹果蠹蛾迷向防治技术效果初报 被引量:19 2012年 2009至2011年,分别在新疆、甘肃和宁夏的3个实验点进行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国产迷向剂的释放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了迷向处理之后,果园中雄虫平均净诱捕量下降28.6%至100%,平均下降程度为74.1%;迷向处理区中成虫平均诱捕量明显减少,对照区域则存在诱集高峰。蛀果率及树干结茧量的调查发现,2010年和2011年,与对照区相比较,迷向处理区域的蛀果率下降程度分别为32.7%和91.0%;2009年,迷向处理区的树干结茧(蛹)数量比对照区平均降低60.5%。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国产迷向制剂对苹果蠹蛾具有防治效果。 朱虹昱 刘伟 刘伟 张增福 张润志关键词:苹果蠹蛾 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