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SJD7500021)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万雪梅胡启好仪爱松姜德成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心灵
  • 2篇叙事
  • 2篇叙事视角
  • 2篇女性主义
  • 2篇解构
  • 2篇《觉醒》
  • 1篇德拉布尔
  • 1篇隐喻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视觉
  • 1篇视觉文化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解读
  • 1篇自我
  • 1篇娜拉出走
  • 1篇解构主义
  • 1篇镜像
  • 1篇觉醒
  • 1篇《磨砺》

机构

  • 5篇江苏大学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4篇万雪梅
  • 1篇姜德成
  • 1篇仪爱松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磨砺》的解构与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3
2008年
当代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大不列颠文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她的早期小说《磨砺》在文学史上首次描述未婚单身母亲的心路历程,是解构与女权主义文本的典范。德拉布尔在作品里和现实生活中解构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成功地建构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
万雪梅
关键词:德拉布尔《磨砺》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觉醒》:穿越时空的心灵之“视”被引量:5
2010年
凯特·肖邦的《觉醒》不仅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作者的叙事视角穿越时空与我国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有共通之处。它所展示的精神境界与现代西方叙事精神、与郭熙"远论"中所揭示的中国艺术精神相互交融,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启示我们:心灵的倾向比人眼的视角更加本质。
万雪梅
关键词:《觉醒》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新探被引量:3
2010年
在西方叙事学大框架下,对"视角"的划分,不论是英国罗杰·福勒的"外视角"和"内视角",还是法国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外视点"和"内视点",都与以中国近千年前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为主的"四远"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后者更具有视觉文化的效果。笔者以为,不管是西方的叙事"视角",还是东方中国的"四远",都存在着人的"眼睛之视"与"心灵之视"的问题。"眼睛之视"会受当时当地等条件的限制,但"心灵之视"却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彼此相近相通;心灵之视的没有偏向将使得我们关注到更多应该被关注的文本、文论、画论等;也使"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视角并使其担当起文学范畴内应负的职责更加成为可能。
万雪梅
关键词:叙事视角视觉文化
自然的呼唤 诗意的觉醒——对娜拉出走和爱德娜觉醒的生态反思
《玩偶之家》中娜拉离家出走,《觉醒》中爱德娜裸身投入大海——不同国度的智慧作家用他们在作品中相似的优秀表达方式,启迪着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去追问女人与男人在家庭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动态和谐的平衡关系。在此,现代西方的...
万雪梅
关键词:《玩偶之家》娜拉出走《觉醒》生态女性主义
文献传递
出行中的“自我”缺省与美国“南方性”解构——论《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成长模式和史性隐喻
2009年
一个出行在路上的小男孩成就了美国的自我认识。在路上的独特成长模式蕴涵了个人成长与社会再现的双重功能。福克纳的代表作《押沙龙,押沙龙!》中萨德本由一个富人门前"被拒绝的孩子"转变为"社会的合作者"的出行之路,实质上是对南方独特的社会发展历程的重新再现,他在路上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对南方社会的认知和认同,折射出一个南方少年"自我"身份的缺省和美国"南方性"的缺陷。
仪爱松姜德成
关键词:镜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