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2204074)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孙振钧高玉红吴占军李宏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阿苯达唑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生态毒理
  • 1篇兽药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环境
  • 1篇染毒
  • 1篇蚯蚓
  • 1篇精细胞
  • 1篇精子
  • 1篇精子发生
  • 1篇精子畸形
  • 1篇超显微结构

机构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2篇高玉红
  • 2篇孙振钧
  • 1篇吴占军
  • 1篇李宏双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兽药阿苯达唑的蚯蚓繁殖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阿苯达唑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高效抗寄生虫兽药,其残留对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繁殖毒性鲜见报道.本研究选择了阿苯达唑的5个染毒剂量(1、3、6、9和12 mg·kg-1),检测染毒56 d阿苯达唑对蚯蚓产茧、孵化及其幼蚓产生的影响,以及染毒14 d蚯蚓精子畸形率和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染毒28 d时,卵茧数量比其他繁殖参数(卵茧重和孵化率)对低剂量阿苯达唑敏感,随着染毒剂量(3-12 mg·kg-1)增加,卵茧数量显著降低(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56 d时,幼蚓重量比其他繁殖参数(幼蚓数量和孵化率)敏感,产生有毒作用的最低染毒剂量为3 mg·kg-1(p<0.01).短期染毒14 d时,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染毒剂量为3-12 mg·kg-1时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线粒体,而精子畸形率发生明显变化的最低剂量为6 mg·kg-1,可见,短期染毒时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比光镜下的精子畸形率敏感.该研究结果可为阿苯达唑残留的土壤生态毒理及早期监测提供依据.
高玉红郭建军孙振钧吴广军李晓滨李宏双
关键词:兽药精子畸形土壤环境染毒
兽药阿苯达唑对蚯蚓精子发生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选择不影响蚯蚓生长的染毒剂量(100mg·kg-1)和半数致死剂量(600mg·kg-1),检测兽药阿苯达唑对蚯蚓精子发生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镜下观察贮精囊时,100mg·kg-1的阿苯达唑对精细胞和精子发育没有影响,而600mg·kg-1时,精细胞发育明显受阻,且未见成熟的精子.电镜下观察贮精囊时,100mg·kg-1的阿苯达唑损伤了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表现为初期精细胞核萎缩变形,微管排列紊乱,精细胞膜扩张;发育后期精子细胞的线粒体嵴和基质消失;成熟精子的糖原颗粒异常分布于核周围,鞭毛的电子密度和糖原颗粒增加.而阿苯达唑剂量为600mg·kg-1时,精细胞严重损伤,核膜消失,甚至染色质消失.可见,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以为早期土壤污染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高玉红贾鎏辉吴占军孙振钧
关键词:蚯蚓阿苯达唑精细胞生态毒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