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ABA23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康立山李艳黄竞伟康卓于干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动态优化
  • 1篇演化算法
  • 1篇有效性
  • 1篇设计方法
  • 1篇自动程序设计
  • 1篇网格
  • 1篇网格算法
  • 1篇基于网格
  • 1篇程序设计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康立山
  • 1篇吴燕来
  • 1篇康卓
  • 1篇黄竞伟
  • 1篇李艳
  • 1篇杨鸣
  • 1篇于干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动态多目标TSP中动态程度和目标冲突程度的度量
2008年
对动态多目标TSP的动态程度和目标冲突程度的度量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问题的动态程度和目标冲突程度的度量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可计算出动态多目标TSP问题状态的变化程度和目标之间的冲突程度。它们对动态多目标TSP的算法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鸣康立山吴燕来
基于网格的一种新的动态演化算法被引量:3
2008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演化计算研究者对动态优化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产生了很多解决动态优化问题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演化算法,与传统的演化算法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划分网格基础上的,故而称它为网格优化算法。通过测试典型的动态优化问题,并与经典的SOS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于干康立山
关键词:演化算法动态优化网格算法有效性
程序重用的自动程序设计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在基因表达程序设计(GEP)基础上,从自动程序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对程序重用的程序表示方法进行了研究.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因结构:头+身+尾,使计算机自动设计的程序具有必要的复杂性,又便于引入学习机制;②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源基因结构,它不仅可实现子程序的调用,还具有很强的编程能力;③提出了异族同源基因的概念:一种多细胞结构,它能描述复杂的多层次程序结构,实现可重用程序的复杂调用;④提出了分布估计变异方法,将统计学习机制融入算法,既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又提高了解的质量.计算实例表明了这种新的自动程序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康卓李艳黄竞伟康立山
关键词:自动程序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