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IAM201205)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晓玲王润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环流
  • 4篇环流形势
  • 3篇石羊河流域
  • 3篇气温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影响因子分析
  • 2篇灾害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气候
  • 2篇气温变化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雷暴
  • 1篇地温
  • 1篇冻土
  • 1篇对流云
  • 1篇对流云团
  • 1篇雨日
  • 1篇云团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4篇杨晓玲
  • 1篇王润元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干旱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武威市雨日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合理指导各行业生产,科学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利用1961—2013年武威市5个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武威市雨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年总雨日及各量级雨日的空间分布从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武成市月雨日的变化比较一致。高峰值在7月,低谷值在1l-12月;除古浪外,全市及各地各季节雨日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及年代雨日也呈减少趋势,年雨日时间序列存在4~5年的准周期变化。小雨是武威市降水的主体,小雨日出现的几率占总雨日的92.7%~96.9%,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雨日迅速减少。雨量为0.0mm的小雨日均呈减少趋势,雨量大于0.0mm的小雨日和雨量大于10.0mm的中雨及以上的降雨日全市及各地变化趋势不太一致。
杨晓玲周华张春松
关键词:雨日气候倾向率
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效率。笔者利用1961-2010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日照及年总云量、低云量、降水、相对湿度、沙尘日数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各县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强度特征,然后采用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低海拔地区大于高海拔地区。除凉州外,各地年、年代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民勤、永昌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年日照时数的时间序列存在5-8年的准周期变化;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显著;月日照时数变化也存在差异,除天祝外,6月为1个高峰,9月和12到次年1月为2个低谷。各强度日照时数的日数变率较大,随着日照时数长度的增长,各地日照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云量和低云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沙尘日数,降水和平均风速的影响最弱。日照时数与低云量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总云量、降水、相对湿度和沙尘日数呈负相关,影响各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杨晓玲丁文魁胡津革赵东旭
关键词:日照时数气象因子石羊河流域
武威市冰雹灾害气候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被引量:3
2015年
冰雹天气是武威市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武威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1—2010年5—9月武威市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短时临近预报。结果表明:武威市冰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冰雹日数远多于其他地区,占武威市冰雹总日数的76.1%。武威市逐年代及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冰雹日数占全年冰雹总日数的80.2%。冰雹的日变化明显,11—19时为冰雹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6时,冰雹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 min。结合当地实际可知,影响武威市的冰雹云大部分是由天祝县境内生成发展或从青海省移动来的。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将发生冰雹的环流形势分为3大类,分别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采用相关系数、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确定各类型冰雹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为冰雹的预报预警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杨晓玲丁文魁兰晓波张兆生
关键词:冰雹灾害环流形势
甘肃武威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雷暴天气是甘肃武威市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以及200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武威市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方法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武威市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年际、年代际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天祝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其递减率为-5.819 d/10 a,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着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70.8%~78.6%。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12~22时为其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武威市雷暴天气环流形势可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3类。其中,西北气流型,高空冷平流深厚且移速缓慢,最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雷暴发生比例最高;西南气流型,系统过境后无残余的冷空气滞留,不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雷暴发生比例最低;西风气流型,高空低涡位置较偏北,冷空气较强,较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雷暴发生比例相对较高。
张春松杨晓玲刘蓉周华胡津革
关键词:雷暴环流形势
1961—2010年武威市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地面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布及强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等影响,武威市气温日较差低海拔地区大于高海拔地区。各地年、年代气温日较差总体呈减小趋势,民勤县、古浪县的减小趋势尤为显著,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8年的准周期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月气温日较差变化也存在差异,除天祝藏族自治县外,3月和9月为两个低谷,4—6月和10月为两个高峰。年气温日较差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呈减小趋势。年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气温日较差与年最高、最低气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最低气温的快速升高和最高气温的缓慢升高是气温日较差减小的直接原因,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季节气温日较差的减小趋势更大。影响武威市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子是蒸发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关联性最强的是蒸发量,其次是平均气温,其中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蒸发量、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影响各地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杨晓玲丁文魁殷玉春兰晓波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气象因子
甘肃武威市一次局地大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D卫星云图、单站地面资料、NCEP再分析物理量场资料,对2013年8月6日发生在甘肃武威市对流性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层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强对流天气能量的释放过程;湿度条件和水汽在本地辐合为大到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到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是对流增强、雨强较大的必要条件;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加强是降雨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赵东旭杨晓玲周华刘蓉
关键词:大到暴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对流云团
石羊河流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点的冻土深度、冻土日数和气温观测数据以及邻近地区气象站点冻土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年代、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4.537cm/10a、6.001d/10a,均通过了a=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的时间序列分别存在7~8a和8~9a的准周期变化,并发生了突变。冻土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年最大冻土深度几乎都出现在1月和2月,年冻土日数以12月和1月最多。石羊河流域冻土的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地表植被、地层岩性、土层含水量等局域性因素有关。石羊河流域与冻土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上升的速率为0.553℃/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6、-0.8058,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9.3cm,冻土日数减少8.3d;冻土深度和气温具有相同的周期变化,冻土日数的周期变化比气温滞后1a,气温随时间变化对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负作用。冻土深度的减小和冻土日数的减少可能是对气温升高的响应。
杨晓玲马中华马玉山王润元
关键词:气温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0
2015年
为合理指导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揭示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利用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1—2013ff日浅层地温(0、5、10、15、20cm)及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温时间演变和极值特征以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年代、年浅层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均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浅层地温的时间序列均存在着4~6a的准周期变化,并发生了突变。各季节浅层地温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浅层地温的月变化比较一致,7月为一个明显高峰,1月为一个明显低谷。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年浅层地温与年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通过了Ot=O.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中、下游年气温与年浅层地温具有相同的周期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对浅层地温的年变化具有显著正作用.浅层地温的升高可能是对气温升高的响应。
杨晓玲丁文魁马中华徐正芬
关键词:浅层地温相关系数石羊河流域
河西走廊东部雷暴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短时临近预报被引量:5
2015年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雷暴天气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是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带。年、年代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共占年雷暴总日数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一日内12~22时为雷暴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雷暴的环流形势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确定了各型雷暴预报模式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5%以上,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填补了雷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雷暴的业务预报预警以及防雷减灾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杨晓玲陈玲刘蓉丁文魁
关键词:雷暴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