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83)
- 作品数:32 被引量:702H指数:16
- 相关作者:焦华富韩会然张荣天戴柳燕郇恒飞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城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9
- 2011年
- 城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内容,研究居民的购物行为特征及决策过程,能够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居民的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国外研究进展及国内研究重点两个方面回顾了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认为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研究都经历了由宏观供给层面到微观需求层面研究的转变;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购物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预测与模拟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商业空间研究、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行为决策机制研究等;通过对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比较与述评,从虚拟商圈、新型业态、居住就业空间新因素、低碳消费与跨界消费新模式、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 韩会然焦华富王荣荣戴柳燕
- 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科学地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和度量二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借助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研究区10个地市的城乡与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对其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做出定量测算,依据结果将他们划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3种发展类型.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地区,就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郇恒飞焦华富曹阳
- 关键词: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度皖江城市带
- 皖江城市带公路网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选取皖江城市带2002—2008年公路里程、公路客运量和公路货运量及人口、面积、经济等数据,通过年增长率、变化比例、公路密度、区位商等比较,对皖江城市带的公路时空变化进行研究。从总体上看,皖江城市带的道路等级体系较低,仍以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为主。从时间变化上看,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发展更快。从空间变化上看,沿江的东西方向和合巢芜—芜宣高速沿线的南北方向是皖江城市带内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地带。最后,从自然条件、经济和人口因素、投资与政策方面对皖江城市带公路网变化成因进行分析。
- 杨成凤焦华富潘庆张王雁
- 关键词:公路网皖江城市带
- 基于居民感知与环境监测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以扬美古镇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居民环境感知与环境监测从不同角度反映环境问题,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扬美古镇居民环境感知问卷调查和部分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扬美古镇的旅游环境现状。通过实测数据与居民感知的对比分析,得出扬美古镇旅游环境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扬美古镇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监测与居民问卷访谈两种调查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扬美古镇自然旅游生态环境较好,但景区内水质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噪声有所超标。
- 肖林梁平锦蓝丹
- 关键词:环境监测居民感知扬美古镇
- 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被引量:26
- 2011年
- 根据区域城镇化内涵和省际边缘区特点,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分析了2000—2009年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发现近10年来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以经济和基础设施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传导和波及效应的反映,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表现为对前期滞后状态的一种补偿性异速增长,人口城镇化不明显,是其边缘区位对人口集聚引力弱的反映。进一步分析得出:边界效应作用力是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独有的基础动力;主导动力中的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周边中心城市和毗邻城市强烈的相互作用是辅助动力;最后构建了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模型。
- 韩玉刚焦华富韩会然
- 关键词:动力系统熵值法省际边缘区
- 连云港市的港-城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及影响要素被引量:17
- 2012年
-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城互动、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连云港市1989—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连云港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轨迹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2009年,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模式总体上经历了濒临失调模式到勉强协调模式再到基本协调模式的演化过程;②港口与城市基本处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动态协调发展度呈逐渐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分析认为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主要由港口功能的升级、临港产业的壮大、城市发展的支撑等推动以及自然环境和区位因子、腹地的经济水平、周边港口的空间袭夺、港城关系的空间分离等约束要素共同作用。
- 郇恒飞焦华富韩会然戴柳燕
- 关键词:港口城市港城关系
- 上海市就业市场状况与城市犯罪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基于2008年上海市经济普查数据和城市犯罪数据,改变以往学者以失业率描述就业市场状况的做法,构建就业市场状况指数,并将其扩展到所有行业;同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上海市就业市场状况与刑事犯罪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就业市场状况对刑事犯罪率影响显著,不同行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就业的集中会引发犯罪活动的发生。2)空间计量模型在解释就业市场状况与刑事犯罪率之间关系时,计量效果良好。3)"空间效应"是影响刑事犯罪率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来自"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
- 严小兵
- 关键词:失业率城市犯罪
-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看,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局部Moran散点图则进一步揭示了各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仅合肥、芜湖、马鞍山地区产生空间扩散效应,但扩散的强度和范围较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汪志焦华富郇恒飞
-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ESDA
- 基于序列图像的摄像机自标定方法被引量:10
- 2011年
- 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相关理论的摄像机自标定方法。首先通过序列图像的匹配点对,利用计算机视觉理论中的8点法求得摄像机基础矩阵F,通过矩阵F利用Kruppa方程求得矩阵C,对矩阵C进行Cholesky分解得到摄像机的内参数矩阵K,然后将求出的内参数作为初始值,利用摄影测量理论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最小二乘前方交会计算得到匹配点对的三维空间坐标,最后由匹配点对的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图像坐标,采用三维直接线性变换和光束法平差方法解算出摄像机内、外参数及畸变系数。该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场景几何约束条件,只要序列图像之间有匹配点对,就可以进行自标定工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模拟数据和真实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标定精度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摄像机自标定方法。
- 吴庆双付仲良孟庆祥
- 关键词:摄像机自标定基础矩阵KRUPPA方程光束法平差
- 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以北京都市区为例被引量:19
- 2017年
- 居住与就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活动,其空间配置决定了居民的通勤行为,从而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开展城市的通勤效率研究对优化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分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尤为重要。基于北京都市区居民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理论通勤、过剩通勤、通勤容量等相关模型对居民的通勤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公共交通出行与私家车出行之间的通勤效率差异性。研究表明:1北京都市区居民的通勤出行中有64.48%属于过剩通勤,从通勤容量使用率来看都市区仅为32.49%,反映了目前居住与就业失衡的现实情况;2从不同出行方式来看,公共交通过剩通勤程度更高,即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效率要高于公共交通,表明公共交通出行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3从通勤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来看,就业可达性变量显著影响公共交通通勤,对私家车通勤时间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龄、学历、平均月收入、住房产权等与二者显著相关,但性别、家庭结构的影响都不显著;居住密度及居住地空间位置对公共交通、私家车通勤时间都具有一定影响,但就业密度及就业地空间位置对不同出行方式通勤时间的影响则不显著,认为城市应当鼓励公共交通出行,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对私家车征收拥挤费用等措施来弥补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之间的不平等性。
-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