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31357)

作品数:20 被引量:275H指数:8
相关作者:王艳宏关枫李永吉王锐管庆霞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麻黄
  • 7篇附子
  • 6篇细辛
  • 5篇细辛汤
  • 5篇麻黄附子细辛...
  • 4篇透皮
  • 4篇中药
  • 3篇体外
  • 3篇透皮吸收
  • 3篇总碱
  • 3篇哮喘
  • 3篇马钱
  • 3篇马钱子
  • 3篇马钱子碱
  • 3篇马钱子总碱
  • 3篇挥发油
  • 3篇给药
  • 3篇拆方
  • 2篇油水分配系数
  • 2篇中麻黄

机构

  • 20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药集团医药...

作者

  • 20篇王艳宏
  • 12篇关枫
  • 8篇李永吉
  • 7篇管庆霞
  • 7篇王锐
  • 5篇冯宇飞
  • 5篇包蕾
  • 5篇刘振强
  • 5篇赵娟萍
  • 4篇杨志欣
  • 2篇韩凤娟
  • 2篇陈大忠
  • 2篇阎雪莹
  • 2篇刘书博
  • 2篇赵雪
  • 1篇徐颖宇
  • 1篇吕邵娃
  • 1篇杨柳
  • 1篇李伟男
  • 1篇王冬梅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黄本草考证概览被引量:14
2010年
为正确指导麻黄临床实践和对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就近年来关于麻黄名称、品种、道地沿革方面的本草考证综述如下。
杨继荣王艳宏关枫
关键词:麻黄本草考证
麻黄附子细辛各制剂中麻黄碱的经皮渗透特性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考察麻黄附子细辛软膏剂、凝胶剂和巴布剂中麻黄碱的体外经皮渗透过程,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的剂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麻黄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麻黄附子细辛软膏、凝胶与巴布剂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计算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48内软膏剂、凝胶剂和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 280.53μg、2 193.35μg、1 593.64μg,透皮速率分别为51.22%、87.73%、63.7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凝胶剂的经皮渗透效果优于软膏剂和巴布剂,有望开发成新的经皮给药制剂。
刘振强王冬梅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软膏剂巴布剂体外经皮渗透
环糊精包合清脑醒神贴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清脑醒神贴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均匀设计试验法设计β-环糊精包合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优选多种高分子材料制备,浇铸制成贴片。结果完成了关键技术包合工艺的研究,确定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药物最佳包合比例为5:1,80℃恒温水浴搅拌60min进行包封。用浇铸法制备出新型凝胶骨架型中药控释穴位贴片。结论本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王锐王艳宏吕邵娃管庆霞杨志欣李永吉
关键词:包合工艺
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为马钱子相关制剂的开发和减毒增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体外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不同浓度(0.5%、1%、3%、5%、10%)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饱和溶解度法测定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不同浓度肉桂油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HPLC测定马钱子总碱角质层/溶剂分配系数;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肉桂油对皮肤角质层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肉桂油促透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的稳态渗透速率(Jss)和增渗比(ER)分别为5.84~19.65μg/(cm^2·h)、0.23~3.54,促透马钱子总碱中士的宁的Jss和ER分别为1.36~18.38μg/(cm^2·h)、0.19~2.55;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在不同浓度肉桂油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6.10~10.97 g/L、4.10~6.58 g/L;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角质层/溶剂分配系数分别为0.74~1.39、0.24~0.35。结论不同浓度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的马钱子碱及士的宁均有一定促透作用,以1%肉桂油作用最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影响角质层内角蛋白改变角质层结构而促透。
赵雪琪齐笑管庆霞冯宇飞关枫王艳宏
关键词:肉桂油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透皮吸收
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离体皮肤为实验材料,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48 h的累积渗透量(Q_(48 h))、稳态渗透速率常数(Jss)、增渗倍数(ER)和累积透过率(T),考察不同载药形式(溶液、微乳、脂质体、传递体、醇传递体)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以不加肉桂油的马钱子总碱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肉桂油以溶液、微乳、脂质体、传递体和醇传递体不同载药形式入药后马钱子碱的Q_(48 h)分别为(334.44±7.65)、(265.33±7.54)、(249.12±6.60)、(202.24±24.55)、(274.30±17.12)μg/cm^2;Jss分别为25.07、21.62、19.73、17.31、24.86μg/(cm^2·h),ER分别为5.2、4.5、4.1、3.6、5.1,T分别为55.12%、43.73%、41.06%、33.33%、45.22%;士的宁的Q_(48 h)分别为(395.37±2.90)、(285.13±6.69)、(298.26±12.54)、(272.26±13.32)、(338.70±9.41)μg/cm2;Jss分别为32.91、23.80、26.04、22.76、29.26μg/(cm2·h),ER分别为2.0、1.5、1.6、1.4、1.8,T分别为25.54%、18.42%、19.27%、17.59%、21.88%。与不加肉桂油比较,加入肉桂油能明显增加马钱子总碱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Q_(48 h)(P<0.05)。结论: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均能促进马钱子总碱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其中以溶液形式最明显。
王艳宏张群跃齐笑赵雪琪李永吉关枫
关键词: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肉桂油透皮吸收
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经皮渗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考察常用促透剂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Wistar大白鼠离体皮肤作为透皮模型,以麻黄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药物透皮速率,求算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为128.20μg/cm2/h,含5%薄荷油、3%水溶性氮酮+15%丙二醇、3%水溶性氮酮、3%冰片、1%丙二醇、7%脂溶性氮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416.35、389.21、350.65、339.89、261.87、245.75μg/cm2/h,使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3.2、3.0、2.7、2.6、2.0、1.9倍。结论:不同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均具有一定促透作用,其中尤以5%薄荷油促透效果为佳。
刘振强包蕾王锐管庆霞王艳宏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碱
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由于疗效确切、药性稳定、不良反应率低,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选择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并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外用膏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品种以及规格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查阅近年来发表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制剂新技术应用、制剂处方研究、成型工艺研究、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指出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新型制剂,相关促透剂的促透物质基础、促透机制、促透规律研究较少,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中检测指标的选择不够全面,药代动力学的定性、定量研究相对匮乏等。同时,提出应规范中药外用膏剂的剂型分类及规格描述,亦应积极引进中药智能化、缓控释、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加强相关促透剂本身透皮行为的研究,并探讨促透剂自身成分透皮吸收与促透皮吸收的相关性;采用生物效应指标或化学与生物效应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借鉴中药多维谱效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建立符合现代透皮理念的科学检测指标及质量控制方法。
樊建沈莹赵娟萍孙雪晴关枫韩凤娟王艳宏
关键词:风湿病药效学安全性
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 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 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 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王艳宏赵雪刘书博关枫李伟男李永吉陈大忠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散寒配伍拆方生物碱挥发油
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被引量:34
2010年
为给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将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综述如下:阐明中药透皮吸收机理,选择适宜的研究对象,开展中药经皮渗透特性研究,改善中药经皮给药的渗透性,选择适宜的辅料,研究开发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
王艳宏王锐管庆霞包蕾刘振强阎雪莹
关键词:中药经皮给药
白芥子涂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由于疗效广泛、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白芥子涂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白芥子涂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基本组方的配伍比例、给药方式、贴敷穴位、给药方案等)及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临床应用多凭经验而定、缺乏合理依据、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淡化;给药制剂多为传统剂型,新剂型产品尚未上市;贴敷药物皮肤刺激性大,患者难以接受甚至中断治疗;经穴给药机制分析缺乏深度,尚未揭示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对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同时,提出必须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规范临床应用;在注重临床验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中药缓控释、智能化、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全面考察皮肤刺激性影响因素,从药用物质基础角度对皮肤刺激性进行药效学评价,建立临床合理用药方案;采用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现代皮肤免疫学、针灸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系统论、整体论的角度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阐明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
赵娟萍刘剑桥杨柳张群跃杨丹琦李永吉王艳宏
关键词:哮喘配伍新剂型给药方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