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05046) 作品数:13 被引量:45 H指数:3 相关作者: 何寿杰 哈静 刘志强 李庆 张钊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氧气中特里切尔脉冲的放电特性 为了进一步揭示特里切尔脉冲放电特性,利用针-板电极结构在低气压氧气环境中研究了特里切尔脉冲的放电特性。测量得到了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和不同电流下的放电图像。结果表明放电电流由低到高分别为汤生放电模式、特里切尔脉冲模式和反常... 何寿杰 哈静 韩育宏 刘志强关键词:电晕放电 针-板电极 氩气空心阴极放电复杂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氩气空心阴极放电的动力学过程.数值模型考虑了直接基态电离、基态激发、分步电离、潘宁电离、解激发、两体碰撞、三体碰撞、辐射跃迁、弹性碰撞和复合反应等31个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了电子密度, Ar+密度,激发态氩原子Ar4s、Ar4p、Ar3d能级的密度,电势和电场强度等的分布特性.同时模拟得到了不同反应机制对电子、激发态氩原子Ar4s、Ar4p的产生和消耗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模拟条件下存在明显的空心阴极效应,激发态氩原子Ar4s的密度大大高于电子密度.激发态氩原子Ar4s参与的潘宁电离2Ar4s→Ar++Ar+e和分步电离对新电子的产生和电子能量的平衡具有重要贡献,特别是以往模拟中通常被忽略的产生Ar2+的潘宁电离反应2Ar4s→Ar2++e同样对电子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激发态氩原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是放电过程中各种粒子生成和消耗相互平衡的结果.本模型所包含的反应中,激发态氩原子Ar4p退激发到Ar4s能级的辐射反应Ar4p→Ar4s+hn是Ar4s能级产生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激发态氩原子Ar4p消耗的主要途径.电子碰撞Ar4s激发到Ar4p能级的反应Ar4s+e→Ar4p+e是激发态氩原子Ar4s消耗的主要途径,也是产生激发态氩原子Ar4p的主要途径.模拟结果同时表明,利用激发态氩原子Ar4p能级的分布特性能够更好地反映空心阴极放电中的光学特性. 何寿杰 周佳 渠宇霄 张宝铭 张雅 李庆关键词:流体模型 激发态原子 全文增补中 排针-辊式放电电流分布特性 2016年 为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须对排针型电极放电特性进行探究。采用自制排针-辊式高压放电装置,通过改变电晕电压、排针与辊面间距、排针与辊面夹角及排针数,测试了各因素对放电电流的影响,分析了1/4辊面电流的分布特性。在MATLAB平台上,利用电磁场理论,实现了对排针型电极的空间电场分布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其他条件一定,单排针与辊面间距越小,放电电流越大。排针-辊间距为80、100、120 mm时,辊面分电流极大值分别为6.78、5.3、3.34μA。2采用双排针结构,有效放电区域增大,辊面分电流有两个极大值,电晕电压23 k V时,双排针和单排针总电流相等,24~33 k V时,双排针总电流大于单排针。3采用三排针结构,辊面分电流有三个极大值。两侧两排针对中间一排针有排斥作用,三排针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45°、60°和15°、45°、75°时,两侧电流极大值约为中间电流极大值的3倍和4倍。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一致,印证了辊面电流分布特性,为排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孙博 张嘉曦 刘强 何寿杰 张子生关键词:静电分选 放电电流 废旧太阳能电池板中Si与PET的静电分选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将废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资源化处理.以Si和PET混合颗粒为原料,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电压(U)?转速(N)?极间距(S)和电晕电极角度(θ)对静电分选Si和PET混合颗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选过程中Si颗粒的最优参数设置:U=25k V?N=80r/min?S=65mm和θ=50°,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S>N>θ>U;分选过程中中间产物的最优参数设置:U=25k V?N=80r/min?S=65mm和θ=50°,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S>N>θ>U;分选过程中PET颗粒的最优参数设置:U=27.5k V?N=80r/min?S=65mm和θ=40°,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U>θ>N>S.该研究对静电分选技术资源化处理废旧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子生 崔招 杨杰 岳子微 魏玉省关键词:静电分选 正交实验设计 微空心阴极放电时空特性 为了揭示微空心阴极放电的放电机理,利用流体模型研究了矩形微空心阴极放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在氩气环境下计算得到了压强为100Torr时电流、电势、电场和带电粒子密度等随时间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整个放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哈静 谷延霞 刘立芳关键词:流体模型 电势 文献传递 微空心阴极放电时空特性 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揭示微空心阴极放电的放电机理,利用流体模型研究了矩形微空心阴极放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在氩气环境下计算得到了压强为1.3×10Pa时电流、电势、电场、电子和离子密度等随时间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整个放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放电阶段、电场由轴向向径向转换阶段、电流缓慢增长向空心阴极效应过渡阶段和稳态放电阶段。稳态放电时出现明显的空心阴极效应,阴极位降区存在很高的径向电场和较高的电子平均能量,而负辉区径向电场很弱,电子平均能量较低,电子和离子密度峰值出现在负辉区,二者数值基本相等,而在阴极位降区离子密度远高于电子密度。 哈静 谷延霞 刘立芳关键词:流体模型 电势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高压静电分选Ag与PET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提高高压静电分选A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的效率,寻求可产生较佳分选效率的电压、转速、极间距和电晕线角度。采用自制的线辊式静电分选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Ag与PET的分选效率。结果表明:将Ag与PET从二者混合物中有效分选出来的电压为25~30k V、转速为60~75 r/min、极间距为60~70 mm、电晕极角度为50~60°;当电压为30 k V、转速为75 r/min、电晕极距离为70 mm和电晕极角度为60°时,Ag的分选效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9.60%,PET的分选效率也达到了最大值为99.98%,为线辊式静电分选机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张子生 崔招 魏玉省 杨杰 岳子微关键词:银 PET 电压 转速 极间距 槽型空心阴极放电特性的模拟 被引量:3 2015年 为进一步揭示槽型空心阴极放电的放电机理,利用流体-亚稳态原子传输模型模拟研究了槽型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分布特性。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槽型空心阴极放电中电势、电子密度、电场场强和电离速率等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槽型空心阴极放电在不同时刻处于不同的放电模式,即初始放电阶段为Townsend放电模式,此阶段以轴向放电为主;第2阶段为放电由槽外向槽内发展阶段,此阶段电场场强由轴向向径向转换;第3阶段为形成空心阴极效应放电模式阶段,此阶段逐渐形成稳定的阴极鞘层结构;第4阶段为稳定放电阶段,放电参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空心阴极放电的时间发展特性提供了参考。 何寿杰 刘淑敏 刘志强 董丽芳关键词:电势 电子密度 氦气空心阴极放电动力学过程的模拟研究 2018年 利用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氦气空心阴极放电的时空动力学过程,计算得到了不同放电时刻电子和亚稳态氦原子密度、电势、电场、基态电离速率和分步电离速率等的时空分布特性。特别是讨论了亚稳态原子和分步电离对于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长,放电处于五个不同的放电模式:第一阶段电流上升非常缓慢,为汤生放电模式,带电粒子密度、亚稳态原子密度和径向电场均很弱;第二阶段电流迅速上升,放电模式由汤生放电向空心阴极放电过渡,带电粒子密度、亚稳态原子密度和径向电场迅速增强;第三阶段达到准稳态阶段,放电电流增长速度变缓,形成了明显的阴极鞘层结构;第四阶段为空心阴极效应形成阶段,向稳态阶段过渡;第五阶段为稳态放电阶段。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亚稳态氦原子和分步电离在放电的初始阶段对于放电的发展作用较弱,在前三阶段中,电子的产生以基态电离为主。随着放电的发展,由亚稳态原子引起的分步电离对新的电子产生的作用逐渐接近并超过基态电离,对总电离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何寿杰 张宝铭 王鹏 张钊 韩育宏关键词:流体模型 电势 电子密度 氧气中特里切尔脉冲的放电特性 为了进一步揭示特里切尔脉冲放电特性,利用针-板电极结构在低气压氧气环境中研究了特里切尔脉冲的放电特性。测量得到了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和不同电流下的放电图像。结果表明放电电流由低到高分别为汤生放电模式、特里切尔脉冲模式和反常... 何寿杰 哈静 韩育宏 刘志强关键词:电晕放电 针-板电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