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010)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韩玉康陈奕德蒋国荣周林龚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热带
  • 4篇HYCOM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带大气
  • 2篇热带大气季节...
  • 2篇季节内振荡
  • 2篇SST
  • 2篇大气季节内振...
  • 2篇值模拟
  • 1篇低频传播
  • 1篇地转海洋学实...
  • 1篇订正
  • 1篇跃层
  • 1篇增暖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声场
  • 1篇声场分析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台风

机构

  • 9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陈奕德
  • 5篇韩玉康
  • 4篇蒋国荣
  • 3篇周林
  • 2篇沈春
  • 2篇龚立新
  • 1篇安玉柱
  • 1篇余丹丹
  • 1篇俞永强
  • 1篇张韧
  • 1篇周林
  • 1篇刘科峰
  • 1篇王辉赞
  • 1篇赵艳玲
  • 1篇姚佳
  • 1篇罗坚
  • 1篇陈建
  • 1篇陈弈德
  • 1篇刘科峰
  • 1篇沈春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海洋信息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Marine...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YCOM的斯里兰卡南部海域温、盐、流场统计分析
2017年
斯里兰卡南部海域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海上贸易、海军护航的重要航线,海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使用HYCOM模式的逐日海洋温度、盐度和流场的再分析数据,对该海域的温、盐、流场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变化呈双峰分布点;上层盐度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温跃层全年存在,最强跃层出现在1月;盐度跃层存在于11月至次年5月,最强跃层出现在5月。海洋上层热含量最大值1.98*1010 J/m^2,在11月,最小值1.83*1010 J/m^2,在7月。海表流场流速冬季最小,流向偏西,夏季流速最大,流向偏东;50米深度流场的流速春季最小,流向偏西转偏东,秋季流速最大,流向偏东转偏西。期望可以为海上的船只活动和海洋环境建设提供科据。
韩玉康赵艳玲周林龚立新
关键词:流场
南海西边界强流区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1951—2010年SODA海洋同化数据资料,研究分析了南海西边界强流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的特征,目的是为进一步探讨南海西边界强流的季节及年际变化机理奠定基础。分析研究发现:(1)南海西边界强流空间位置、水平和垂向范围及环流形态等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环流形态空间位置稳定,强流一般9、10月份出现并开始加强,最强出现在12月份,1月份开始逐渐减弱。强流的水平范围一般为60—110 km,垂向范围在50—200 m之间,水平和垂向范围一般随着强流的增强(减小)而扩大(缩小);夏季环流形态变化较为复杂,强流空间位置不稳定,且逐步分裂成两支,一支移至近岸,一支在离岸原中心附近,分裂过程呈现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近岸支强度、垂向范围季节上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北、中和南部有差别,北部分裂不明显且流速不大,南部分裂明显且近岸支流速较大;(2)南海西边界强流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在转换月份上,夏季形态转换月份最早为2月份,最迟则到6月份,冬季形态转换月份最早为8月份,最迟则到11月份;流量输送上,冬季最大年份的达到23.3Sv,最小的年份流量只有1.5Sv,年际最大差异20Sv以上,夏季年际最大差异幅度也有10Sv以上;利用小波能谱分析南海西边界强流在年际变化上具有两个显著的准周期振荡:36个月(3 a)和大约99个月(8—9 a);(3)在1950年至2010年61 a时间段里,南海西边界流流量体积输送总体呈现出一种缓慢增加的趋势。
张成成蒋国荣陈奕德刘子龙
关键词:年际变化
南海温跃层对台风过程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基于改进的垂向28层NERSC-HYCOM海洋模式,采用两层嵌套形式,对南海温跃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其对台风过程的响应,检验证明,改进的垂向28层HYCOM模式比原22层模式对南海温跃层的模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较好地反映出跃层的基本形态及季节变化。通过台风影响温跃层深度变化的个例研究与统计分析,得出台风对路经海域的温跃层的影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时响应型,持续变化型,双跃层型,微小影响型,并且认为形成上述不同类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台风自身风力大小与作用时间长短;台风经过前后的本地风力大小。
韩玉康龚立新
关键词:HYCOM温跃层台风数值模拟
Ocean surface currents retrieval based on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被引量:1
2013年
The ocean surface currents ar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containing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 and QuikSCAT satellite-derived wind data. Based on the method proposed by Lagerloef, a global weekly 0.5°×0.5°ocean surface current product was obtained over the period 2000 - 2008 by combining the geostrophic currents estimated from sea surface height with Ekman current estimated from the wind stress. Particularly, weight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when calculating the Ekman currents to eliminate the discontinuity near 25°S and 25°N. These satellite-derived curren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AO current meter and the SCUD product, 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atellite-derived currents not only could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surface currents but also had high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innovatory method was effective.
安玉柱陈奕德陈奕德张韧王辉赞
ENSO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2016年
为了研究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现象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小波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等方法对热带大气ISO强度指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及热带大气环流场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ENSO对热带大气ISO的影响较弱;70年代中期以后,ENSO对热带大气ISO的影响加强。造成上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与热带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因此,ENSO对热带大气ISO的影响也存在年代际变化。
蒋国荣鲁加兵沈春陈奕德刘科峰
关键词:大气季节内振荡年代际变化
基于HYCOM的南海中尺度涡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16年
结合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高度计资料,利用改进的NERSCHYCOM(Nansen Environmental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大洋环流模式,对南海中尺度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包括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南海EKE(Eddy Kinetic Energy,涡动动能)的垂向变化、黑潮中尺度涡的脱落以及涡旋近岸时的结构变化等。模式再现了2007年2月-3月菲律宾西侧海域的一次暖涡过程,探究了其生命期中各阶段的特征物理量的变化,对其成熟时期的涡旋结构研究表明,中尺度涡的结构呈现不对称性,涡旋两侧的流场空间范围和流场强度均不相同,涡旋的半径和中心位置随深度不断变化,并且由涡旋作用产生的升降流的中心与涡旋自身中心并不重合,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初步探索EKE的垂向分布情况,认为南海年平均EKE在垂向变化上呈现三段式,主要部分分布在300m以浅深度,但同时垂向又能达到海洋深层。分析了一次黑潮中尺度涡脱落的模式模拟个例,推测黑潮中尺度涡脱落原因:黑潮流径西移、外海中尺度涡对黑潮的强迫、地形作用,并且结果表明从黑潮脱落的中尺度涡可以携带大量高温高盐水体进入南海,对南海的温盐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初步探索涡旋近岸时的结构变化,涡旋靠近岸界时,受岸界挤压,流速在一段时间内会增大,继续靠近岸界,由于岸界的摩擦、海底的拖曳,导致能量耗散,流速减小,最终涡旋消亡。
韩玉康周林吴炎成
关键词:中尺度涡数值模拟黑潮
太平洋热、盐比容高度对比容高度的影响
2015年
为了理解太平洋区域热、盐比容高度与比容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2000—2010年太平洋区域的简单海洋数据集(SODA)计算出热、盐比容高度与比容高度,采用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NLCCA),对热、盐比容高度与比容高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太平洋区域,热比容高度对比容高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信号有显著影响,两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热比容高度主要影响赤道区域;盐比容高度则主要影响比容高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对短周期的信号影响不显著;盐比容高度与比容高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较强,其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
王璐华孔凡龙陈奕德李琢高广军
基于Argo资料的热带印度洋上层声场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热带印度洋的水声场,利用2004-2013年10a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根据声速计算经验公式,对水声的水平分布、铅直断面分布、声跃层的分布、季节变化和铅直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强跃层区进行逐月研究。结果表明,50m深度层声速场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带状分布形式,而200m深度层声速场由北向南呈现高—低—高—低分布;在85°E断面上,声速等值线在赤道以南存在较大的槽、脊,而在赤道以北较为平直;声跃层的深度冬季总体分布为南浅北深,夏季在10°N西印度洋和10°S东印度洋各有一部分明显的较深区域;跃层厚度普遍冬季大于夏季,东部大于西部,跃层强度的分布在冬季存在1个高值区,在夏季存在2个高值区;跃层的断面分布上,其结构、强度和位置都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韩玉康周林
关键词: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热带印度洋声场
基于卫星漂流浮标的南海表层海流观测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1989-2013年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和1993-2012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流场,给出南海各季节多年平均的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结构,对南海实际流和地转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比较了南海各季节表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的异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各季节上层环流结构与海域季风关系密切,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总体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发现,在夏、秋、冬这3个季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大的环流形势特征基本相同,中小尺度的环流特征有所差别;在春季,两者则呈现出相反的环流特征,环流特征差异明显。
刘科峰蒋国荣陈奕德姚佳沈春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
3种海面风场资料在吕宋海峡的比较与评估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1990-2014年的ICOADS观测资料,从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不同风速风向特征等角度,对3种海面风场资料(ERA-I、CCMP、CFSR)在吕宋海峡处的风速和风向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对比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3种风场资料在吕宋海峡处风速整体偏小,海峡中部误差较小,南北两端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季节变化显著,6月最小,12月最大;(2)风速误差随不同风速、不同风向而不同,整体呈现高风速时风速较观测偏大,低风速时风速偏小的特点,且低风速段误差较小,高风速段误差随风速增大而增大;(3)3种风场资料在吕宋海峡处风向整体偏右,海峡中部误差较小,南北两端误差较大;季节变化显著,12月最小,5月最大;(4)风向误差随不同风速、不同风向而不同,偏北方向,风向偏右;偏东方向,低风速段风向偏右,高风速段风向偏左;偏南方向,低风速段风向偏左,高风速段风向偏右;偏西方向,风向呈偏左状态。风向误差整体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5)综合比较,CCMP的风速、风向资料质量均好于其他两种资料。
韩玉康周林赵艳玲姜洪峰余丹丹
关键词:吕宋海峡海面风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