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21C03030303)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玉琦董智慧胡美玉符伟国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示踪
  • 1篇顺磁
  • 1篇体内示踪
  • 1篇缺血
  • 1篇自体
  • 1篇自体干细胞
  • 1篇自体干细胞移...
  • 1篇自体干细胞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细胞移植治疗
  • 1篇后肢
  • 1篇后肢缺血
  • 1篇干细胞
  • 1篇干细胞移植治...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篇符伟国
  • 1篇胡美玉
  • 1篇董智慧
  • 1篇王玉琦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磁共振体内示踪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标记磁共振成像(MRI)体内示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4只,分成A、B两组,各7只。制作后肢缺血模型。A组移植SPION与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共标记的自体BMSC;B组作为对照。术后MRI示踪,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鉴定显示BMSC CD34和CD45阴性,CD44阳性。B组中1只死亡。A组毛细血管密度198.9±2.3,B组80.5±5.1,A组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0.84±0.03,B组0.35±0.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电镜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含SPION;对应部位组织切片血管壁细胞普鲁士兰铁染色、BrdU和CD34染色均阳性;MRI显示术后即时A组注射部位圆形低信号影,术后1~3周向周围扩散,部位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B组仅能见到普鲁士兰阳性颗粒游离于组织间隙,并非位于血管内皮细胞;MRI低信号影局限于注射局部,无扩散。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SPION标记MRI体内示踪可行、有效。
董智慧符伟国胡美玉王玉琦
关键词:后肢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