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306005)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楠戴昌明赵强王建鹏程肖侠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西安郊区泾河秋、冬季大气黑碳变化及粒径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西安郊区泾河大气成分站ρ(BC)(BC为黑碳)、粒子数浓度资料和观象台自动站、探空站数据,对西安郊区秋、冬季ρ(BC)变化特征、粒径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泾河郊区ρ(BC)比城区的低.城区ρ(BC)日变化呈三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凌晨02:00、清晨07:00和傍晚20:00,分别为17.0、12.5和21.5μgm3.泾河郊区ρ(BC)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上午09:00和晚上23:00,数值分别为5.5和6.1μgm3;谷值出现在清晨06:00和下午16:00,数值分别为4.9和2.6μgm3.②ρ(BC)与不同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关系不同,其中与粒径<4.0μm粒子的数浓度成正比,与粒径≥4.0μm粒子(如沙尘)的数浓度成反比;波长指数分析表明,沙尘可致ρ(BC)实测值偏大.③ρ(BC)与近地面逆温强度有密切相关性,R(相关系数)达到0.412 5(P<0.000 1);风速小于1.5 ms时BC易堆积,大于1.5 ms时则相反;连续降水对BC清除效果显著.
- 杜川利余兴李星敏陈闯王繁强彭艳董妍董自鹏
- 关键词:BC日变化
- 2012年夏季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诊断被引量:16
- 2017年
- 利用NCEP/NCAR的1°×1°FN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4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地形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同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1模拟了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原槽、700、850hPa的低涡切变线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是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700hPa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从云贵高原推进到秦岭南坡并沿坡爬升,同时还与山前的偏东气流汇合而形成气流辐合区,致使气旋性涡度增大,辐合抬升作用造成强垂直上升运动,低层低涡切变线得以发展和维持,秦岭南坡产生了大暴雨,秦巴山区地形对暴雨有显著的增幅作用。高原槽中冷空气从秦岭以北向南侵入,大巴山以南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在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带形成斜压锋区;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中低层大气锋生,增大大气斜压不稳定性,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利于暴雨的发生。暴雨发生期间秦巴山区在垂直方向上,雨水、云水、冰晶的大值中心相互对应,存在"播撒—供给"效应,有利于雨水粒子增多,导致山区出现了强降雨。
- 赵强王建鹏王楠戴昌明
- 关键词:地形作用锋生函数大气稳定度
- 一次秦岭南麓暴雨中秦巴山区地形作用模拟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8月30日发生在秦岭南麓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V3.3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700hPa、850hPa低涡切变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是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秦巴山区起伏地形,使陕南降水增多,关中降水减少;而地形起伏大小,会影响关中地区降水落区,地形起伏越大,关中地区降水落区越偏南;若去掉秦巴山区地形起伏,陕南降水落区和强度均减小,雨带北移。(3)秦巴山区对偏南气流的阻挡,使秦岭上空形成一风速梯度大值区,造成风速和水汽的辐合,激发上升运动,产生强降水;当秦巴山区地形高度按比例降低,或去掉秦巴山区地形起伏时,均造成秦岭上空风速梯度减小,水汽辐合减弱,雨强减小。(4)秦巴山区地形对秦岭地区降水有增幅作用,地形高度和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地形越低,层结不稳定条件越差,能量越弱,上升运动越小,雨强就越小。
- 李萍云王楠戴昌明王洁程肖侠
- 关键词:水汽辐合层结不稳定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