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X079)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史军柳琴杜宁李宗锴崔维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3篇正义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气候正义
  • 2篇伦理
  • 1篇道德败坏
  • 1篇道德风险
  • 1篇学术
  • 1篇寻租
  • 1篇责任感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反思
  • 1篇哲学批判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影响
  • 1篇秩序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善治
  • 1篇社会

机构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0篇史军
  • 3篇柳琴
  • 1篇张三峰
  • 1篇崔维军
  • 1篇卢愿清
  • 1篇李宗锴
  • 1篇董京奇
  • 1篇胡思宇
  • 1篇杜宁
  • 1篇郝晓雅
  • 1篇李超
  • 1篇吴琰

传媒

  • 4篇阅江学刊
  • 1篇软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贵州省党校学...
  • 1篇价值论与伦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地球工程的政治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气候地球工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项目,却由于政治力量的介入而难有进展。气候地球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需要国际制度框架进行支撑:达成全球共识,签订新的国际条约;建立新的国际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现有的国际环境法对气候地球工程的约束既缺乏体系性又缺乏有效性,大规模的商业化气候地球工程项目扰乱了正常的科研秩序,使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风险。气候地球工程的实施关系各国的切身利益,将演变成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气候地球工程可能使某些国家的节能减排意愿和决心有所动摇。气候地球工程的成本尚无法确定,国家间、不同世代间的成本分担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气候地球工程可能成为战争利器,还有可能引发包括饥荒、疾病在内的各类灾害,造成经济危机,甚至引发区域性战争,进而威胁国家安全。
柳琴史军李超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气候合作气象武器环境法
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原则探析被引量:8
2017年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大规模干预地球自然系统的一种干预行为,气候地球工程必须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指导下进行。目前,与气候地球工程相关的原则主要是"牛津原则",其内容包括公益、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独立评估和治理优先。但该原则偏重治理而不是伦理,伦理原则是优先于治理原则的,因为治理原则是工具指向的,而伦理原则是目的指向的。在伦理上,气候地球工程应当遵循减排优先原则、谨慎应用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
史军蔡辉
关键词:气候变化伦理原则
中英气候伦理对话:从分歧走向共识——第四届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2014年
2014年9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国际学术会议暨中英气候伦理与政策研讨会在英国雷丁大学和牛津大学召开。会议围绕五组主题展开:代际气候正义与代内气候正义,气候贫困与消费者选择,平等与发展,国际法律与国际制度,新问题与新技术方案。此次会议对中英学者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寻找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学者参与国际气候问题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能力。
史军
关键词:全球正义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冷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气候稳定是否存在?人们试图实现的可能不是稳定的气候,而是人们所熟悉的气候。气候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相对于自然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微不足道,把可能的气候变暖归咎于人类活动是武断的。人类活动总是消极的吗?只有将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得出具有实质意义的结论。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如果气候变化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那么气候变化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是否一切负面问题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很多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没有必然联系,气候变化与农业、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学者将各类负面事件归咎于气候变化,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实现气候寻租,谋取经济利益,争取国际发展权。神学家们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危机使旧宗教与气候变化的新宗教结成了联盟,人们因排放温室气体而犯了"气候罪",这是人类新的"原罪"。
史军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候变冷
善治:自由与秩序的张力
2013年
德治和法治都是以人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之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因而可能成为约束或限制人类自身发展的桎梏。善治不是以"治"人为最终目的,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保证人类自身不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被异化为工具。善治在个体自由的离心力与社会秩序的向心力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基本保障,以人的道德自觉与向善追求为主要特征。
柳琴史军
关键词:善治秩序全面自由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体责任探究被引量:1
2017年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国际社会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国家责任上,其实除了国家责任,个人的有限责任也是节能减排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个人责任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人无须为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承担责任,而只需为那些超过个人公平份额的排放负责;只要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额未超过个人的公平份额,他就有权使用其温室气体排放权满足个人价值偏好;个人只应为个人能力范围之内的减排或适应责任负责。
史军吴琰
关键词:气候变化公地悲剧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被引量:3
2016年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同时要维持社会公平。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发展的统一,通过环境正义实现环境与公平的统一,通过社会正义实现发展与公平的统一,通过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
史军胡思宇
关键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正义社会正义
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被引量:9
2013年
地球工程的研发与推广可能会激发公众对地球工程的关注,并将地球工程视作减排的替代选项,反而阻碍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即使地球工程是成功的,它仍会在环境道德意识上产生消极影响:强化人类的狂妄与自大,鼓励人对自然的进一步干预、控制、支配与征服,从而引发更大的灾难。地球工程是一种"技术工程",而改变人类自身及其设计的制度是一种"社会工程"。现代西方文明的一大问题就是认为"技术工程"优先于"社会工程",人们希望不断改造自然,却不愿改变自己。地球工程反映了人类的"狂妄自大"和"道德败坏"。仅仅依靠地球工程不仅不会使情况变得更好,反而会变得更糟糕。要从根源上解决气候危机,就应当提防地球工程所引发的忽视和漠视气候问题的"道德风险"。
史军卢愿清郝晓雅
关键词: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气候正义
气候变化的哲学批判被引量:1
2017年
由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受到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论的影响与指导。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体系与当前气候危机存在根本性的联系,其二元论认识论、机械论世界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提升了人类的主体性,鼓励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最终引发了气候危机。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哲学分析,有助于政府和个人重视、考量每项政策背后的价值基础与道德缺陷,从而制订出既符合经济标准也符合道德标准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史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二元论机械论人类中心主义
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与公众减排行为——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基于2010年的CGSS数据,利用有序概率模型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原因认知与危害程度认知都会显著影响其减排行为,危害程度认知影响程度高于原因认知;(2)环境问题关注度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对公众减排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3)性别和学历对减排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愿意采取减排行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减排行为努力程度越高;(4)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环境问题关注度对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程度最高,气候变化危害认知次之,公共物品保护意识排在第三位。
崔维军杜宁李宗锴张三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社会责任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