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J030401)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蒋忠胜张鹏温小凤覃川陈涛更多>>
相关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病毒
  • 3篇转录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高效抗逆转录...
  • 3篇高效抗逆转录...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治疗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机构

  • 2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蒋忠胜
  • 2篇覃川
  • 2篇温小凤
  • 2篇张鹏
  • 1篇江建宁
  • 1篇胡家光
  • 1篇陈念
  • 1篇蒙达礼
  • 1篇陈涛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HAART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A组(≤100·μL-1,104例)及B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A组。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A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覃川张鹏蒋忠胜温小凤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描述CD4+T淋巴细胞在HAART治疗后3年内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传播途径、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因素对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基线(治疗前2周)、3、6、9、12、15、18、21、24、27、30、33和36个月的中位数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96、194、217、212、250、268、282、289、305、311、331、338和357个/μl;与基线比较,各随访时间的中位数CD4+T淋巴细胞增加值分别为80、99、101、124、146、166、178、194、190、234、237和236个/μl。性别、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3个因素的组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8、25.361和22.230,P<0.05);年龄、民族、职业和传播途径4个因素的组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χ2=0.032、0.433、0.119和0.1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传播途径、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7个因素的不同检测时间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81、384.920、370.505、383.165、385.180、392.199和389.468,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接受HAART治疗3年内,随着抗病毒治疗(ART)时间延长,其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其动力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快速增长阶段,治疗后1~6个月,每个月增长近20个/μl;2缓慢增长阶段,治疗后6~24个月,平均每月增长近10个/μl;3平台期,治疗24个月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至第30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不再增加。性别、WHO临床分期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影响CD4+T淋巴细胞动力学改变的3个因素。
蒋忠胜温小凤覃川张鹏胡家光陈念陈涛蒙达礼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广义估计方程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64例随访1年的生存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以下简称HIV/AID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HIV/AIDS患者的基线及生存资料,观察期为1年,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4例HIV/AIDS患者在随访期内生存105例(64.02%),死亡59例(35.98%),其中24周内累计死亡55例(93.22%)。性接触传播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53 d)和血液传播者(275 d)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69 d)高于年龄>50岁者(209 d);男性平均生存时间(226 d)少于女性(303 d);WHO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期的平均生存时间(330 d)明显高于WHO临床分期Ⅳ期(172 d);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mm3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98 d)大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mm3者(205 d);已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36 d)明显高于未开始HAART者(48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开始HAART(RR=0.055,P<0.01)和WHO临床分期(RR=3.756,P<0.01)是预测HIV/AID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确诊AIDS时的年龄、性别、WHO临床分期、HAART、基线CD4+T淋巴细胞与HIV/AIDS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但只有WHO临床分期和HAART这两个因素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蒋忠胜江建宁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