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4A10)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范永升徐莉温成平谢冠群周明倩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对表观遗传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普遍关注的前沿领域,而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对表观遗传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中药可以作用于表观遗传的多个环节,以调控基因转录及其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靶点及其机制,因此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徐莉谢冠群温成平范永升
- 关键词:中药表观遗传
- 运脾祛湿解毒通络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法探讨被引量:10
- 2018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破坏和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脾虚是RA发病的内在条件,湿浊是其进展的潜在诱因,毒邪是其病理基础,络阻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以运脾祛湿、解毒通络法为治疗RA的基本法则,健脾除邪以固本,解毒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络可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预防及减轻关节变形。
- 周明倩何莉娇林笑颖李海昌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祛湿通络
-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进行研究的关键是要采取中医的整体性策略,完整地把握人体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特性,并进行"自上而下式"的还原分析,直至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更符合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扬祖国医学的优势,有力推动中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研究的汇聚和融合。
- 徐卫东范永升
-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中医药整体论还原论
- 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的L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益气滋阴祛瘀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水平;治疗前后记录每个患者的激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撤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g A、lg G、lg M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撤减率为58.62%,对照组为29.62%,治疗组的激素撤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祛瘀方治疗阴虚内热、瘀血痹阻证LN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尿蛋白水平,并具有良好的辅助撤减激素作用。
- 杨晔颖苏励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 古代及现代文献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证治规律的研究
- 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剂的统计发现:两者都以补益药和清热药为主,古代文献以补气药和清气分药为主,而现代文献则进一步发展为以滋阴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同时还合用活血、祛风、温阳、利水等药。因此SLE的基本病机...
- 范永升谢冠群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