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X006)

作品数:10 被引量:178H指数:3
相关作者:宋友文王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历史主义
  • 4篇虚无
  • 4篇虚无主义
  • 2篇哲学
  • 2篇主义
  • 2篇历史性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理想
  • 1篇大学生理想信...
  • 1篇大学生理想信...
  • 1篇信念
  • 1篇信念教育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而上学问题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哲学反思
  • 1篇哲学问题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工作
  • 1篇社会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宋友文
  • 1篇王易

传媒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立公共性的价值秩序——克服历史主义价值危机的一种可能性出路被引量:1
2012年
历史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所代表的"同一性思想"和绝对价值的虚妄性。历史主义危机所折射出的"一"与"多"的价值难题,概言之就是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问题;而这种二元对立已被当代哲学思维所扬弃。因此,走出历史主义的现代价值危机,关键是要在"一"与"多"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在公共生活中确立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在价值多元中积极建立一种公共性的价值秩序。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主义公共性价值秩序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2
2011年
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来看,意识形态为其社会成员提供了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是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途径。为应对国外"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错误思潮和国内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象,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构富强、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宋友文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
“反启蒙”之滥觞——历史主义兴起的哲学反思被引量:3
2012年
历史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基于一种"反启蒙"的历史意识的觉醒,它反对启蒙哲学所宣扬的普遍理性和普遍价值。历史主义与启蒙运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主义思潮兴起的重要理论背景,其中浪漫主义对启蒙运动的反抗与决裂在此问题中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历史主义的理论合理性就在于赋予了普遍价值以历史特殊性的维度,但它推崇的个体历史观和价值的特殊性最终走向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专制和排外,结果造成了包括本民族在内的世界性灾难。这需要从哲学上加以反思,而比较历史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启蒙遗产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历史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历史主义的兴起被引量:2
2013年
带有犹太教——基督教血统的历史意识打破了古希腊的宇宙秩序观和循环历史观,开启了西方进步论历史观的先河。近代启蒙的历史哲学在反对基督教的神圣历史观的过程中诞生,对此岸无限进步的信仰逐步取代了对彼岸天意的信仰。而启蒙哲学基于普遍理性原则的进步论遭到了意大利哲学家维科的批评,由此开创了"反启蒙"的历史意识,成为影响整个19世纪的西方历史主义的先驱。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意识历史主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61
2011年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贴近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过程、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王易宋友文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历史主义与历史性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以来,历史主义的困境成了德国哲学研究的一项主题。为克服历史主义内在的困境,哲学家主要是从两条路径来思考的:胡塞尔等人诉诸超验的形上学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历史性"。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历史性作为本体论的原则,是作为克服历史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困境而提出来的。尤其是,"历史性"的解释学原则解决了历史主义面临的追求客观性的认识论困境。而历史性作为历史主义"深思熟虑的一种形态",却不足以克服现代生活实践中的价值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困境。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主义历史性相对主义虚无主义
西方自然观念的嬗变与近代政治哲学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人的"自然的发现"通过区分自然与习俗,自然法得以形成,从而开辟了古典政治哲学的道路。以自然权利学说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反对古典自然法的哲学基础——自然,而诉诸新的哲学基础——自然状态。虽然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从特有的价值取向来看,二者都主张追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有效的规范和价值体系,具有"非历史性"。到了18世纪,近代政治哲学的"非历史性"问题开始遭到质疑和批判,这便是以"历史主义"为代表的"历史观念"的出现。"历史观念"认定一切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过程的产物,这就造成了古典自然法传统及近代自然权利的衰落和虚无主义的滥觞。为了克服"虚无主义"而主张回到"自然"的方案不免重蹈绝对主义的覆辙,依然没有摆脱绝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二元对立的困境。
宋友文
关键词:自然权利历史主义虚无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问题的关系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条新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与历史的有限统一、结构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成功地战胜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困境。历史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克服历史主义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方法论层面,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有限目的论"解决了历史主义不得不"假手于上帝"的困境,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意义的根基问题。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形而上学问题——兼驳海德格尔对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的批评被引量:3
2012年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属于世界观理论的谱系,它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终结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把作为超感性世界的意识形态归结为感性世界只是马克思克服形而上学的第一步。回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陷入虚无主义的批评,就要回答马克思和"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结构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不只是把超感性世界颠倒、归结为感性世界,而且是诉诸具体的作为感性活动的物质生产的二重性来克服虚无主义问题。感性活动作为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的中介,起着"上通下达"的作用,表征着人的生存方式的二重性和矛盾性。因此,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通过具体的感性活动在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才避免了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的厄运。
宋友文
关键词:形而上学虚无主义感性活动
历史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的历史性思想被引量:1
2012年
历史主义尽管反对思辨历史哲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但其在本体论上依然是形而上学的,即相信历史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此意义是与上帝紧密相联的。而随着世界的祛魅,这种历史意义却成了问题。仔细分析历史主义理论本身的逻辑结构,就能得出其不可避免走向虚无主义的命运。现代许多思想家为了拯救由历史主义导致的虚无主义而主张回到古希腊的"自然"观念。其实,这种回归仍然是一种观念论的。马克思基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及其"只有正确理解现在才能理解过去"的历史性思想克服了"回归到过去"的虚妄性。
宋友文
关键词:历史主义虚无主义历史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