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3503) 作品数:37 被引量:145 H指数:7 相关作者: 王劲 代其林 王丹 陈浩 代威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核科学技术 更多>>
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3年 生物修复是一种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环境友好的修复方式,在铀土壤污染的修复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介绍了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修复,最后指出了今后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治理的研究重点。 杜良 李烨 王萍 张东关键词:铀 土壤 生物修复 Bioaccumul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uranium by a novel 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dwc-3 被引量:5 2016年 The biosorption mechanisms of uranium on an aerobic bacterial strain 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dwc-3,isolated from a potential disposal site for(ultra-)low uraniferous radioactive waste in Southwest China,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analys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and enhanced proton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EPBS).Approximately60% of total uranium at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0 mg/L uranium nitrate solution could be absorbed on 100 mg S.sporoverrucosus dwc-3 with a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re than3.0 mg/g(wet weight)after 12 hr at room temperature at p H 3.0.The dynamic biosorption process of S.sporoverrucosus dwc-3 for uranyl ions was well described by a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S.sporoverrucosus dwc-3 could accumulate uranium on cell walls and within the cell,as revealed by SEM and TEM analysis as well as EDX spectra.XPS and FT-IR analys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absorbed uranium was bound to amino,phosphate and carboxyl groups of the cells.Additionally,PIXE and EPB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ion exchang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uranium. Xiaolong Li Congcong Ding Jiali Liao Liang Du Qun Sun Jijun Yang Yuanyou Yang Dong Zhang Jun Tang Ning Liu钴在蚕豆中积累与分布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模拟钴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钴污染土壤(0、10 mg/kg、25 mg/kg、40 mg/kg)对不同时期(初期、营养生长期、成熟期)蚕豆植株生长及各部位钴的积累与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质量比的钴处理下,植株总生物量在成熟期均达到最大,钴质量比越高,对植株的毒害作用越大。当钴质量比为40 mg/kg时,成熟期植株的总生物量比对照组降低了70%。2)钴处理后,各时期植株不同部位钴质量比由大到小均为根部、叶部、其他部位。3)在初期和营养生长期,70%以上的钴积累在根部;而在成熟期,根部钴积累量所占比重急剧下降,此时籽实钴积累量比重达到22%~46%,表明在成熟期,大量的钴向籽实中转移积累。4)土壤钴质量比越高,植株单株钴积累量越大,并且中高质量比的钴明显抑制了植株持续积累钴的能力。当钴质量比为25 mg/kg、40 mg/kg时,单株积累量在营养生长期最大。5)随土壤钴质量比增加,植株将钴由根部转移至地上部的能力逐步降低,而地上部富集钴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在初期和营养生长期表现得比较明显。 徐冬平 王丹 曾超 贺佳 吴鹏超 李黎 代威 陈浩关键词:环境学 蚕豆 耐辐射异常球菌osmC与ohr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2013年 渗透胁迫诱导蛋白OsmC与有机氢过氧化物抗性蛋白Ohr都属于OsmC超家族抗氧化物酶,在细菌抵御有机或无机过氧化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耐辐射异常球菌(D. radiodurans R1)中osmC基因(DR_1538)与ohr基因(DR_1857)分别编码了OsmC超家族中的这两种抗氧化物酶。运用体外三段融合PCR方法和线性转化方法,首次构建了壮观霉素抗性完全缺失突变株ΔosmC和卡那霉素抗性完全缺失突变株Δohr。对ΔosmC、Δohr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分别都进行CHP(异丙苯基过氧化氢)、H2O2 和NaCl胁迫处理,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ΔosmC突变株对H2O2异常敏感,而Δohr突变株对CHP更敏感,两个突变株对NaCl胁迫都没有大的变化。QRT-PCR结果显示在H2O2和NaCl胁迫下野生型菌株中osmC基因都上调,其中H2O2胁迫下基因上调水平显著;在CHP和NaCl胁迫下野生型菌株中ohr基因基因上调大约2倍左右。根据结果推测同属于OsmC超家族的两个过氧化物酶选择底物的偏好性与作用方式可能并不一样,OsmC蛋白可能主要是以无机过氧化物作为底物,而Ohr蛋白可能主要是以有机过氧化物为底物。 崔广艳 鲜先毅 刘盈盈 代其林 陈明 王劲关键词:耐辐射异常球菌 突变株 抗氧化 纳米材料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污水/污泥中,对污水/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特性利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吸附还原重金属,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厌氧消化效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减少硫化氢等),以及纳米材料可能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的影响(释放金属离子毒性,通过吸附作用包被微生物细胞,破坏细胞膜,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等)。提出最大限度降低纳米材料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危害以及利用纳米材料特性促进污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可行性。 王涛 张栋 戴翎翎 董滨 刘志刚 戴晓虎关键词:厌氧消化 纳米材料 Cu^(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去除溶液中Cr(VI)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耐辐射奇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对Cr(VI)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在Cr(VI)污染中,常伴随着Cu2+、Fe3+污染。考察了Cu2+、Fe3+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和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及去除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 mg/L Cr(VI)溶液中,Cu2+、Fe3+显著抑制了枯草杆菌的生长,且呈明显的剂量关系。低质量浓度Cu2+刺激了枯草杆菌对Cr(VI)的去除,高质量浓度Cu2+则起阻碍作用;而Fe3+抑制了该菌株对Cr(VI)的去除,且Fe3+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在10.4 mg/L Cr(VI)溶液中,当Cu2+质量浓度小于31.8mg/L(0.2mmol/L)时其对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的生长量提高了18.38%和30.51%;高质量浓度Cu2+(63.5mg/L)则抑制了该菌株的生长。同时低质量浓度的Cu2+促进了该菌株对Cr(VI)的去除,63.5 mg/L的Cu2+则显著抑制了Cr(VI)的去除。这主要与Cu2+影响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有关。Fe3+抑制了耐辐射奇球菌对Cr(VI)的去除,且抑制率与Fe3+质量浓度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研究表明,在Cr(VI)污染环境中,Cu2+、Fe3+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微生物去除Cr(VI)的效率,该效应主要与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关。 何云晓 严万里 陈晓明 楚士晋关键词:环境学 铜离子 铁离子 微生物修复 不同螯合剂对花生富集污染土壤中Co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模拟Co污染土壤的方法,分别投加2.5 mmol/kg、5.0mmol/kg、7.5 mmol/kg的EDDS、NTA、CA和OA,研究了其对花生生长与吸收土壤重金属Co,以及对土壤中Co的活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螯合剂处理使花生的生物量降低,在高浓度螯合剂处理时,降幅最大;EDDS的添加比NTA、CA和OA更显著地增加了土壤Co的有效态质量比,同时明显提高了花生的富集系数和转运能力;在螯合剂处理下,花生的转运系数最高达到0.916,具备了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根系和地上部富集Co能力最强时分别达到58.64 mg/kg和46.33 mg/kg,是对照组的1.29和3.63倍;各处理花生根系中的Co质量比要高于茎叶中的质量比,花生植株Co质量比与土壤有效态Co质量比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综合来看,螯合剂的投加能有效活化土壤溶液中的Co,促进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 曾超 王丹 付菊梅 姚天月 贺佳 李黎 代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 钴 螯合剂 花生 转pprI基因油菜对^(133)Cs或^(88)Sr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露地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幼苗对土壤中不同浓度的133Cs或88Sr单一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133Cs或88Sr处理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不管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油菜,其幼苗对133Cs或88Sr的吸收量都增加,其中二者根部的33Cs或88Sr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分的含量,同时二者根部对88Sr的吸收大于对133Cs的吸收。但是转基因植株根系吸收133Cs或88Sr的含量大于非转基因油菜根系吸收量,转基因油菜地上部分的133Cs或88Sr含量却小于非转基因油菜地上部分的含量,表明转基因油菜根系更易于吸收和固着133Cs或88Sr,并向地上部分进行运输。随核素浓度增加,非转基因和转基因油菜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根系活力均表现为不断减弱,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POD和S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相同浓度的133Cs或88Sr处理后,转基因油菜的丙二醛含量总低于非转基因油菜,转基因油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SOD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油菜,同时转基因油菜的根系活力也略高于非转基因油菜。研究表明:转pprI基因油菜比非转基因油菜具有更强的应对133Cs或88Sr胁迫的抗性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prI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该基因对137Cs成90Sr协迫响应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冯德玉 代其林 崔广艳 鲜先毅 周文波 王劲关键词:油菜 胁迫响应 过表达IrrE基因提高油菜的抗盐胁迫能力 被引量:2 2015年 以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T3代植株和非转基因油菜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过表达Irr E对油菜植株抗盐胁迫能力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非转基因和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结果显示,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非转基因和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各自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而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都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与非转基因相比,在高浓度Na Cl胁迫下过表达Irr E基因油菜植株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表明在高盐胁迫下过表达Irr E能够显著地提高转基因油菜植株的抗盐胁迫能力。 周文波 代其林 郭翠 马明莉 柯琪 宋苗 王劲关键词:油菜 盐胁迫 氧化酶 水培条件下5种杂草植物对钴富集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2015年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比较5种杂草植物在不同浓度钴污染液(0、60、120、180、360 mg/kg)中对钴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随处理浓度增加,各植物体内钴含量均增加,野茼蒿地上部钴含量增加量最多,当浓度为360 mg/kg时是对照的433倍;2各植物地上部、根部及单株钴积累量随钴浓度增大呈增大趋势,在浓度为360 mg/kg时,野茼蒿的单株积累量最高,可达13 021.33μg,具有较强的钴积累能力;3分析5种植物对钴的吸收转运能力、富集特征得出,高钴浓度时野茼蒿的地上富集系数最大(25.95),并且地上部提取率最高(26.24%),龙葵、牛膝菊次之;中低浓度钴处理时牛膝菊转运系数最大可达3.86,其地上部富集系数也较高,野茼蒿和龙葵的转运系数虽次于牛膝菊,但其富集和提取能力均较突出。综上所述,野茼蒿、龙葵、牛膝菊可作为修复钴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贺佳 王丹 李黎 代威 曾超关键词: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