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011)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学勇刘春生马双双王娟赵保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丹参
  • 2篇药材
  • 2篇ITS序列
  • 1篇丹参药材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学法
  • 1篇学法探讨
  • 1篇药性
  • 1篇药性理论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药用植物学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技术
  • 1篇有效成分含量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维吾尔
  • 1篇维吾尔药

机构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贵阳德昌祥药...

作者

  • 7篇刘春生
  • 7篇王学勇
  • 3篇王娟
  • 3篇马双双
  • 2篇徐国杰
  • 2篇赵保胜
  • 2篇张驰
  • 1篇廖彩丽
  • 1篇肖瑶
  • 1篇刘思琦
  • 1篇邵爱娟
  • 1篇程小丽
  • 1篇李耿
  • 1篇吴浩忠
  • 1篇张园园
  • 1篇张弛
  • 1篇白贞芳
  • 1篇田思敏
  • 1篇任晓磊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药用植物学“教研相长”教学法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提出了药用植物学"教研相长"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药用植物理论教学充分融合而形成的一种主动式、互动式"教与学"的方法。文章对"教研相长"教学方法的含义、"四性"特点、实施策略及教学意义等方面介绍,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药用植物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王学勇白贞芳刘春生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
基于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的不同产地鲜丹参药材品质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合理评价鲜丹参药材品质。方法采用LTQ-Orbitrap XL高分辨质谱仪测定全国7个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5个丹酚酸类和12个丹参酮类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二乘法分析(PLS)。结果同一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基本一致,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湖北产区丹参的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四川和河南产区丹参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成分含量最高;PCA和PLS分析显示,大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异性。结论不同产地新鲜丹参质量差异显著并具有较显著的产地特异性,以新鲜丹参药材作为品质评价材料,是现今基于干药材为品质评价原料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为更全面综合的评价丹参及其他中药材探索了新的研究途径。
邵远洋徐国杰晋小雁刘思琦张弛张弛王娟马双双邱敏懿刘春生刘春生
关键词:丹参活性成分主成分分析
藏药药性理论探析被引量:10
2014年
藏药具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基于五源学说的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等理论较系统,富于宏观辩证,独具藏特色,部分理论极具科学性,具备了形成藏药药性理论的基本核心要素。然而藏医药典籍及文献中,尚未独见有藏药药性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而限制了藏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该论文以藏药理论的三大基本核心——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产生、衍生、相互作用关系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基于五源学说的藏药药性理论的形成,梳理了五源学说与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六味、八性、十七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了藏药性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的联系和类似之处,提炼了藏药药性理论的特色及科学性,以期为藏药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王学勇吾布力·吐尔地赵保胜邵爱娟伊力哈木·阿不都米吉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刘春生
关键词:藏药药性理论
基于系统鉴定法的维药材赤芍(克孜力乔古鲁克)精准鉴别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鉴定法对新疆和田市售维药材赤芍的精准鉴别,为保证药材来源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系统鉴定法,即综合性状、显微鉴别(横切面、粉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配合Gen Bank数据库、NCBI的blast功能和Contig Express、DNAMAN、Editseq、Me GA5等软件的使用,对维药材赤芍的性状、显微及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对块根芍药及其易混品种进行ITS序列分析、遗传距离、特异位点、N-J系统聚类树分析。结果:通过系统鉴定法有效鉴别出维药材赤芍的药材来源为块根芍药Paeonia hybrida Pall。并且应用ITS序列能快速有效区分块根芍药与窄叶芍药和新疆芍药。结论:本研究证实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维药材克孜力乔古鲁克的精准鉴别,为确保其准确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依据,对块根芍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马双双肖瑶张驰王娟田思敏刘春生赵保胜王学勇
关键词:维吾尔药材DNA条形码
基于中药系统鉴别法的金铁锁及其混淆品的精确鉴别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金铁锁药材及其混淆品有效的鉴别方法,分析二者在显微特征、DNA信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为精确鉴定金铁锁药材及其混淆品,以保障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鉴定,对金铁锁药材及其市售混淆品样本的显微特征及其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ITS序列的特异位点差异分析,N-J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建立金铁锁及其混伪品的系统鉴定方法。结果:中药系统鉴定法的显微特征中,金铁锁正品药材中无草酸钙结晶,而其混淆品瓦草中具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分布,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金铁锁药材ITS序列与瓦草ITS序列差异明显,采用BLAST比对分析、N-J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可将二者进一步精确鉴别。结论:采用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很好的对金铁锁及其混伪品进行精确的鉴别。
廖彩丽刘春生张园园吴浩忠王学勇程小丽徐国杰
关键词:金铁锁显微特征ITS序列
不同产地丹参中淀粉与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丹参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测定不同产地样品淀粉含量,分析淀粉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氯酸-蒽酮比色法测定丹参植物干燥根中淀粉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并测定山东、河南、四川3个产地20株丹参样品,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对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建立了一种丹参植物干燥根淀粉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在0~50 mg/L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RSD均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产地丹参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与丹参酮类成分呈正相关趋势,与丹酚酸类成分呈负相关趋势。结论丹参根中淀粉的积累与有效成分的代谢密切相关。
刘思琦刘春生文刚李耿付骁睿任晓磊王学勇
关键词:丹参淀粉含量次生代谢
不同产地丹参ITS序列及有效成分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丹参的ITS序列差异,并结合其有效成分含量,分析ITS序列、有效成分含量与产地之间的关系,为探索不同产地丹参质量差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不同产地丹参样品DNA,采用PCR-测序技术,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各个产地之间ITS序列差异。采用UPLC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发现不同产地丹参ITS序列在152 bp处存在变异位点,且经诱导子诱导后的ITS序列位点在152 bp处存在"A"和"G"两种变异类型;各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初步得出不同诱导子诱导后丹参ITS序列152 bp处的变异导致更多"G"型转变;山东丹参分别经壳聚糖、水杨酸处理后水溶性成分均增加,联合诱导则对有效成分的增加无显著效用。
王娟邵远洋晋小雁马双双张驰王学勇刘春生
关键词:丹参IT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