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62-TP-2011)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唐斌胡锐李金山孟宪林寇宏超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Ni-Cr-W-Mo合金异型件热旋成形的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ABAQUS软件的Explicit/Standard模块建立了Ni-Cr-W-Mo合金异型件热旋成形的多道次热力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Ni-Cr-W-Mo合金异型件热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场的分布以及成形规律和常见缺陷。结果表明,考虑到缺陷的形成以及成形道次尽可能减少等因素,旋压间隙应大于3.7mm;此外,工件在靠近中心轴的部分贴模性非常好,但越靠近工件口部,不贴模的趋势越明显。
- 安震李金山胡锐唐斌王健姚草根
- 关键词:高温合金回弹数值模拟
- 中间层对Ni-Cr-W高温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新型Ni-Cr-W合金的扩散连接界面组织特征,采用Cu、Ni、Cu/Ni/Cu箔作中间层,在950℃、30 MPa、45 min条件下利用真空扩散连接技术对此合金进行了焊接,并与直接扩散连接形成对比,分析了不同中间层材料对新型Ni基合金扩散连接界面显微组织及元素扩散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扩散连接接头处存在明显的孔洞及二次碳化物M23C6,阻碍了元素的充分扩散,连接界面质量较差;采用Cu箔中间层时,界面连接良好且形成了厚度为1.3μm的反应层;以Ni箔作中间层时,扩散界面连接良好但无明显反应层存在;而以Cu/Ni/Cu作中间层时,Ni-Cr-W/Cu界面上有较薄反应层生成,Cu/Ni界面则形成厚度达9μm的无限固溶体层,对比分析表明,高温合金晶界处M23C6的大量析出严重阻碍了Cu原子的扩散.
- 孟宪林胡锐唐斌王川云寇宏超李金山
- 关键词:中间层显微组织M23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