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987)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朝蔚樊天佑裘敏蕾孙剑戴琪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营养风险筛查及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住院患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NRS2002,对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内科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选取NRS2002评分≥3分的有营养风险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肠内营养持支持组和普通饮食对照组,各31例。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水平影响及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的影响变化。结果:入院14 d后,营养支持组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以使有营养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减轻显著降低其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郑洁徐玉梅瞿茹怡杨珂珂潘青忠
- 关键词: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支持感染性并发症
- 羌活地黄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IL-17及RANK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抑制滑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分别予新西兰大白兔灌胃羌活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制备药物血清。选择10只雌性SD大鼠,6只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离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模型组、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另4只作为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模型组细胞均加入5%DMEM血清的培养液;羌活地黄汤组和独活寄生汤组,分别加入含10%相应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液。采用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IL-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浓度。结果:羌活地黄汤含药血清可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羌活地黄汤还可抑制IL-17、RANKL的表达(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及降低IL-17、RANKL的表达有关。
- 孙剑费强郑晓裘敏蕾樊天佑陈朝蔚
- 关键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白介素-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 电针联合魏氏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魏氏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电针联合魏氏手法,对照组单纯予电针治疗,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胫股冠状角改变、膝关节HSS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胫股冠状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胫股冠状角及HSS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魏氏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陈朝蔚魏贤振丁超李飞跃樊天佑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电针魏氏手法疗效观察
- 独活寄生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软骨下骨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膝关节软骨下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和双氯芬酸钠组。采用独活寄生汤灌胃与双氯芬酸钠对照,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干预30 d后取材。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量股骨远端软骨下骨空骨陷窝率,Micro CT扫描观察股骨远端软骨下骨骨密度与骨小梁变化。结果:独活寄生汤组空骨陷窝率减少,与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活寄生汤组骨小梁体积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均较模型组增加,骨小梁分离度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缓解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软骨下骨骨量丢失与骨结构破坏。
- 陈朝蔚费强孙剑裘敏蕾樊天佑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独活寄生汤软骨下骨
- 独活寄生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退变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和布洛芬组3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予独活寄生汤、布洛芬及生理盐水灌胃,持续30 d后取材。关节软骨组织切片采用番红-快绿染色,进行关节软骨组织学评分;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微结构变化。结果:独活寄生汤组软骨组织学评分提示软骨退变减轻,与模型组、布洛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活寄生汤组透射电镜下软骨细胞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数目均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缓解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退变。
- 陈朝蔚郑洁杨沛林周树云杨梅戴琪萍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独活寄生汤软骨细胞
- 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软骨退变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10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手法组33例采用魏氏伤科手法结合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红外线治疗仪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前后采用GE 1.5T MR观察髌股关节面全层T2值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及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手法组屈伸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手法组治疗后肿胀评分、关节屈伸活动度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治疗后外侧髌股关节面、内侧髌股关节面、中间髌股关节面T2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区T2值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魏氏伤科手法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红外线治疗仪治疗,且魏氏伤科手法可能具有缓解膝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
- 陈朝蔚陈刚顾晶亮李飞跃樊天佑车涛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软骨退变
- 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关节功能及血尿酸水平,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9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3.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 吴文虎陈朝蔚孙剑裘敏蕾邱卫东戴琪萍
- 关键词:痛风颗粒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