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亚洲象保护基金(98210-8-G565)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立林柳金延飞刘鹏代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五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亚洲象保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亚洲象
  • 3篇种群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保护区
  • 1篇动物
  • 1篇野象
  • 1篇植物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尚勇保护区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栖息地选择
  • 1篇曲线法
  • 1篇取食
  • 1篇种群数量
  • 1篇消极
  • 1篇消极作用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市第五中...

作者

  • 7篇张立
  • 5篇林柳
  • 2篇金延飞
  • 1篇冯利民
  • 1篇陈德坤
  • 1篇周玉
  • 1篇何长欢
  • 1篇代娟
  • 1篇刘鹏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9
2015年
本文利用亚洲象种群野外调查数据,结合3S技术,应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模型对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适宜栖息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ENFA分析的边界值M=1.375>1,耐受值T=0.478,说明亚洲象对环境条件有一定选择性和耐受性,但生态位仍不宽,专化程度较高;影响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植被因素,尤其是竹林和竹阔混交林;在本研究中,象群在农地中的分布点占所有分布点的45.2%,它们对栖息地预测结果的影响显著;与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相比,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总栖息地面积共减少2 652.5 km2,其中农地面积减少最大,共计1 788 km2,所占比例由35.7%降低至6.3%。因此,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得到的亚洲象栖息地分布是人为干扰模式下的亚洲象栖息地状况,而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是真正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这些栖息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子保护区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地区,且已呈现岛屿化,因此急需在勐养子保护区和普洱之间、勐腊和尚勇子保护区之间以及中国—老挝边境地区建立生态廊道以保护亚洲象种群的长期维持和健康发展。
林柳金延飞杨鸿培罗爱东郭贤明王利繁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被引量:27
2016年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刘鹏代娟曹大藩李志宏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象科动物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现存的象科动物(Elephantidae)分为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3种,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包括: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创造断层,维持群落多样性;为其他动物增加食物资源;为其他动物创造栖息地。消极的作用包括:使一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小;使森林变成灌木丛和草原等。而由于活动受限导致的种群密度过高是象科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前象科动物的3个物种均面临种群数量锐减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
林柳张立
关键词:生态系统消极作用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6
2014年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林柳金延飞陈德坤郭贤明罗爱东赵建伟王巧燕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亚洲象取食对五种植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在西双版纳利用样线调查法调查亚洲象的取食对野象谷景区常见分布的5种植物即酸苔菜、象鼻藤、粗糠柴、翅果麻和黄牛木的影响,调查中记录样线上每一目标植株的基径、高度、影响类型、影响程度等信息。结果表明:(1)植物受影响的数量与其植株总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大(Pearson correlation,r=0.608,P=0.277);(2)亚洲象对5种植物的偏爱程度不一样,酸苔菜、象鼻藤、粗糠柴和翅果麻都是大象喜爱的食物,尤其是象鼻藤(偏爱指数=1.4855),而黄牛木不受大象喜爱(偏爱指数=0.5855);(3)亚洲象对5种植物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酸苔菜以主干折断和枝叶损失为主,受大象的取食影响最严重,象鼻藤虽然是大象最喜爱的食物,但受到的取食影响最小,粗糠柴以枝叶损失和主干折断为主,翅果麻以枝叶损失为主,同时也是唯一被亚洲象剥皮的植物,黄牛木以枝叶损失为主,被推倒的情况最普遍。树干基部直径为3-8 cm的植株最受大象偏爱。亚洲象对植物的选择性以及植株自身的特性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后续开展长期的调查以了解亚洲象对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象群在当地过于集中的现象。
林柳郭贤明罗爱东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取食植物
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评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准确地评估其种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并结合野外观察数据对尚勇保护区当前亚洲象种群数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对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185份粪便样品进行扩增,通过基因分型,得到59个独特的基因型。文章采用两种方法评估种群数量,即聚集曲线法和分子标记重捕法,估计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为76±8头(95%置信区间内为67–99头)。遗传多样性方面,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4,表明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低,与勐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似。
何长欢周玉王利繁张立
关键词:ELEPHASMAXIMUS种群数量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被引量:23
2010年
以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在旱季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亚洲象偏好海拔1000m以下的低海拔,坡度小于20°,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坡向为东南、南、北方向的区域。偏好的植被类型是竹阔混交林和灌丛。本研究还分析了该地区自1988~2007年20年间亚洲象栖息地的变化情况,针对目前南滚河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
冯利民王志胜林柳杨绍兵周宾李春华熊友明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栖息地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