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6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603)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黄邦钦柳欣肖武鹏王小冬覃仙玲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酸酶
  • 2篇群落
  • 2篇磷酸酶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碱性磷酸酶
  • 2篇光合色素
  • 2篇海洋生物
  • 2篇海洋生物学
  • 2篇浮游植物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亚热带
  • 1篇演替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黄邦钦
  • 3篇柳欣
  • 3篇肖武鹏
  • 2篇王小冬
  • 1篇谢聿原
  • 1篇吕颂辉
  • 1篇周理斌
  • 1篇黄春秀
  • 1篇徐松立
  • 1篇王艳
  • 1篇蔡毅华
  • 1篇欧林坚
  • 1篇黄旭光
  • 1篇覃仙玲
  • 1篇魏静
  • 1篇李欣
  • 1篇左林子
  • 1篇林良师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大自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太平洋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随着全球变暖及其它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的加剧,研究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以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东海和南海都是西太平洋重要的边缘海,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方面,东海...
肖武鹏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环境响应
文献传递
厦门筼筜湖潟湖底栖微藻光合色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李欣徐松立肖武鹏谢聿原黄邦钦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光合色素环境因子
两种甲藻对人工海水中胶体磷的利用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批次培养方法,研究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lla)对胶体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并初步探讨了甲藻利用胶体磷的机制问题.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均能利用胶体磷生长繁殖.东海原甲藻在接种11 d后细胞密度在无机磷和胶体磷培养基中分别为10.53×107和3.43×107个/dm3.链状亚历山大藻在接种11 d后细胞密度在无机磷和胶体磷培养基中分别为39.0×105和28.3×105个/dm3.通过对比细胞密度,胶体磷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促进作用要低于无机磷的作用;胶体磷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促进作用与无机磷的作用相当.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在胶体磷源下碱性磷酸酶活性迅速升高,前期均显著高于各自无机磷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0.29和0.30μmol/(dm3.h).初步结果表明,两种甲藻均能通过碱性磷酸酶的降解来利用胶体磷.
周理斌林良师柳欣蔡毅华黄邦钦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东海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碱性磷酸酶
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碱性磷酸酶生理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比较研究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两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生理学特性,分析细胞内、外磷含量的变化对AP表达的调控。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的AP均为诱导酶,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表达受到外部溶解态无机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DIP)与细胞内颗粒磷含量(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共同调控。尖刺拟菱形藻APA对磷胁迫的灵敏度较高,在DIP尚高(1.80μmol·L–1)且PP充分(222.19 fmol·cell–1)的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就开始大量表达APA。而抑食金球藻则是在内外磷源都即将耗尽(DIP和细胞PP分别为0.26μmol·L–1和4.49fmol·cell–1)的条件下才开始大量表达APA。尖刺拟菱形藻的AP基本是结合在细胞上的,而抑食金球藻会释放一定量(6.1%—20.9%)的AP于水体中。抑食金球藻单位体积的最大APA约为尖刺拟菱形藻的73倍。尖刺拟菱形藻与抑食金球藻依靠AP水解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的能力有差异。
覃仙玲欧林坚吕颂辉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尖刺拟菱形藻
春季东海近岸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磷比的环境,但硅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氮磷比较高的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盐度锋面上,而甲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氮磷比较低的冲淡水与台湾暖流交汇的温度锋面上。LOWESS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甲藻分别随温度和盐度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硅藻随温度和盐度变化波动较大。叶绿素a和硅藻随氮磷比升高而递增,甲藻随氮磷比的变化波动较大。
肖武鹏柳欣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叶绿素A春季水华环境因子
水母暴发与浮游生物群落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在全球许多海域,尤其是近海和河口地区,都出现了水母数量剧增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水母暴发”。水母暴发除了危害沿海工业、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的正常运行,还会对浮游生物群落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水母暴发的危害我斟是水母暴发的重灾区,近年来,在青岛、烟台和威海等海域部有报道海月水母暴发;广东珠江口和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在春季都会发生弗洲指突水母暴发;黄海和东海在夏季多会发生沙海蜇暴发。
黄旭光曾阳黄邦钦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水母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旅游业
南极衣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与恢复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南极海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藻华物种,南极冰藻生长过程中必须忍受长期的黑暗和寒冷。为探讨南极冰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及恢复能力,选择南极冰藻重要物种——衣藻为对象,研究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运动状态、叶绿素a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光量子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黑暗均暂时抑制了衣藻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浓度,降低了细胞的运动速率,但是衣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保持稳定。低温和黑暗的协同作用对衣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但细胞的Fv/Fm及POC含量不受影响。一旦恢复适宜温度和光照,衣藻迅速恢复生长,细胞游动再次活跃,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内稳态"策略保证南极冰藻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度过南极海区漫长的黑暗和寒冷等极限条件。
魏静王小冬
关键词:SP黑暗内稳态
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抗氧化酶活性对氮磷比失衡的响应被引量:5
2012年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浮游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消除因环境胁迫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本文通过研究氮磷比失衡状态下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及其SOD与CAT酶活性的变化,探索了赤潮物种抗氧化酶对氮磷比失衡的响应。研究表明:N和P限制不仅抑制了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而且显著提高了SOD与CAT酶活性。酶活性对营养盐失衡的响应随营养盐类型和藻类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赤潮异弯藻对P限制最为敏感,其SOD和CAT酶活性在P限制下显著高于N限制;而N限制和P限制对海洋卡盾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无差异。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能够有效降低氮磷比失衡对藻类细胞的生理损伤,有利于藻华的发生和规模的维持。
王小冬王艳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海洋卡盾藻赤潮异弯藻营养盐限制
优势硅藻和定鞭金藻不同生长阶段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8种定鞭金藻、2种硅藻在对数生长期的光合色素组成,比较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路氏巴夫藻(Pavlova luth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在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光合色素组成和比值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8种定鞭金藻根据光合色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存在与否可分为两类,其中不含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的定鞭金藻与硅藻光合色素组成相似。通过对比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品发现稳定期硅藻(中肋骨条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显著高于它们在定鞭金藻(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与叶绿素a的比值(P<0.05),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而路氏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中叶绿素c1+c2,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与总叶绿素a比值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该结果可以作为基于CHEMTAX软件的化学分类法的依据,以提高定量分析硅藻和定鞭金藻的准确性。
柳欣左林子黄春秀王磊黄邦钦
关键词:硅藻光合色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