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63)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崔家田叶宗宝王晓萍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红十字
  • 4篇中国红十字会
  • 4篇红十字会
  • 3篇抗战
  • 2篇月刊
  • 2篇战时
  • 2篇全面抗战
  • 2篇全面抗战时期
  • 2篇民国
  • 2篇民国前期
  • 2篇抗战时期
  • 2篇会刊
  • 2篇北洋
  • 2篇北洋时期
  • 1篇地方军事
  • 1篇地方军事化
  • 1篇调停
  • 1篇犹疑
  • 1篇袁世凯
  • 1篇灾荒

机构

  • 7篇洛阳师范学院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崔家田
  • 4篇叶宗宝
  • 1篇王晓萍

传媒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河南红十字运动探源被引量:2
2014年
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运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清末河南亦有不少士人与相关机构参与红十字会活动,但其时并未成立地方红十字组织。一地红十字运动的开端应从本地红十字组织的筹备成立起算。就现有资料来看,近代河南红十字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以1912年为宜。探本溯源,不仅可为河南红十字组织的纪念活动提供相应的学理依据,更有助其发掘历史时期的人道财富,为当今的红十字运动服务。
崔家田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
民国前期中原地区红十字组织的医卫实践——以《中国红十字会月刊》为中心被引量:3
2014年
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的医卫工作,助益地方社会,成为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一支内在力量。民国前期,中原各地红十字会组织成立后即立足地方,致力服务地方兵民,其医卫实践不仅切实卫护了地方民众的生命安全,推动了中原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时代转型,更为地方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可贵的人道助力。对之进行追溯和呈现,不仅可为今日红十字会运动及慈善人道事业的开展提供有益史鉴,也有助于我们将地方社会的历史实践从宏大话语的"裹挟"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内具的自主性,从一个侧面深化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既存认知。
崔家田
关键词:社会发展动力
抗战初期竹沟根据地卫生战线的创建被引量:3
2016年
竹沟根据地是中原抗日的主阵地和战略支点。抗战初期,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竹沟根据地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机遇,独立自主地发展卫生组织,为豫东、豫南等抗日革命根据地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卫生人才,在中原初步建立了抗日革命卫生战线。竹沟根据地卫生战线的创建,对保存革命力量、发展抗战武装、鼓舞抗战士气起了重要作用。
叶宗宝
关键词:抗日战争
全面抗战时期中原地区红十字组织的医卫实践:以红会会刊为中心
2015年
全面抗战时期,地处战争前沿的中原各地红十字组织在总会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积极投身抗战,成为战时地方社会一支重要的医护力量。中原各地分会努力突破内外限制,种痘防疫、施药医病、战地救护多措并举,持续不辍开展工作,拯救兵民积极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中原各地分会的医疗卫生实践不但推动了战时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转型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定了战时地方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崔家田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
由《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看灾荒史研究的人文转向被引量:2
2015年
在灾荒史研究中,与灾荒救治有关系的民间赈灾组织备受关注。《同乡、赈灾与权势网络——旅平河南赈灾会研究》一文通过由在京的豫人精英等发起成立的旅平河南赈灾会切入河南1928年灾荒史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更多关注人际关系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它把旅平河南赈灾会看作一个由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而成的网络,这张网络,由旅平河南赈灾会所承载,覆盖了整个活动区域,在赈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晓萍
关键词:灾荒
民国前期中原地区红十字组织发展探赜(1912-1937)
2015年
入民国后,中原地区始有红十字组织筹建,之后即获得迅速发展。分会数量持续增加、规制调整及时合范、会员征求运动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入民元以来发展状态最好的时期。伴随着1930年代总会工作中心的调整和当时河南省情的变化,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红十字运动呈现出一种会务渐进调整、发展逐步深入、功能日趋转化之态,总、分会之间原来充满温情和亲切感的同仁群体气息也日渐褪去,呈现出由"熟悉的亲切"向"陌生的密切"的转化与过渡。
崔家田
关键词:民国前期
全面抗战时期中原地区红十字组织的社会救助——以会刊为中心
2016年
全面抗战时期,中原各地红十字组织积极承担战时救助任务,力所能及地开展报灾请赈、难民收容、赈品施放与困民救助活动,弘慈扬善,力行人道,成为战时中原地区社会救助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力彰显了红十字运动的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战时河南各地红会开展的社会救助活动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红十字事业的本地化发展,提高了地方民众对红十字运动的社会认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助益了中原地区的抗战运动。今日各级红十字组织只有从这些历史"陈迹"出发,才能真正立地通气,获得应有的工作启示和持久的精神动力。
崔家田
关键词:抗战时期社会救助
辛亥革命前后王锡彤的角色变换被引量:1
2014年
王锡彤起初不过是个地方士绅,只因归隐彰德的袁世凯请他帮助经营实业,才有了晋升机会。武昌起义后,王锡彤进而成为袁世凯的贴身谋士,尽管因劝阻袁世凯镇压革命曾惹怒过后者,但在如何处理与革命党的关系方面,袁世凯仍很重视王锡彤的政治见解。然而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却过河拆桥,执意复辟帝制,于是王锡彤不得不远离政治,终身埋首于工商实业。
叶宗宝姬凌辉
关键词:王锡彤革命党袁世凯
北洋时期地方军事化及其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2017年
北洋时期,中国地方军事化已达到极点。由于执政当局无力提供过于膨胀的军事给养,更不能统御地方武装力量,军阀动辄以摊派、抢劫等手段疯狂掠夺地方生存资源。而地方社会在守护与争夺生存资源中,又分化出枪会、民团等武装组织。这些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民众深陷于军事化漩涡而不能自救。
叶宗宝
关键词:地方军事化军阀生存资源
1913年的确证与犹疑:中国红十字会开封分会创建记述辨析
2014年
清末以来,开封辖境内不少机构或个人即有参与红十字运动者,时刊亦多有记载。现行资料对近代开封红十字组织成立时间的记载虽相对较为统一,多持1913年建会说,然而查核相关材料可知此说并不准确。中国红十字会开封分会正式成立最早也应为1914年。基于相关材料得出的1918年正式建会说虽有可能,但仍有待其他资料进一步补证。
崔家田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