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28602)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艳李东陈斌王国祥吴文娟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培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治疗痤疮后红斑患者4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比较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500—600nm波长与宽谱强脉冲光(IPL)560—1200nm波长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痤疮后红斑患者随机分为Dye-PL和宽谱强脉冲光(IPL)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治疗3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结果首次治疗后,Dye-PL组与IPL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次治疗后,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Dye.PL和IPL对痤疮后红斑均有明显临床疗效,Dye—PL疗效优于IPL,前者治疗能量密度明显低于后者。
- 任建文应朝霞王永贤马慧群周俊李蕊莲苏慧刘艳
-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葡萄酒色斑激光热疗中喷射冷却机理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制冷剂喷射冷却(CSC)是采用激光热疗法治疗葡萄酒色斑(PWS)的重要辅助手段。为了揭示CSC在激光热疗中的冷却保护机理,采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定量分析带有CSC的PWS激光热疗过程。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数值解法离散微分方程,很好地模拟了带有CSC的PWS激光热疗过程。CSC可有效保护表皮层免受热损伤,而且可提高激光热疗过程中的许用激光能量密度,有助于增加疗效;皮肤表面温度随着传热系数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随传热系数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提高组织的初始温度有助于提高疗效,但有可能带来热损伤危险,应同时适当延长制冷剂喷射时间以避免发生热损伤。
- 李艳李葆华
- 关键词:医用光学数值模拟激光热疗葡萄酒色斑
- 一种新的基于LDA-MURE模型的音乐个性化推荐算法被引量:4
- 2017年
- 针对基于音乐作品信息的音乐作品个性化推荐及协同过滤方法的不足,通过分析音乐作品需求者的音乐试听数据及下载数据,并结合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挖掘模型,提出一种基于LDA-MURE模型的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音乐作品需求者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音乐属性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LDA-MURE算法可更高效地向音乐作品需求者推荐感兴趣的音乐作品.
- 李艳李葆华王金环
- 关键词:协同过滤LDA模型GIBBS抽样
- 血液在可见光及近红外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动态吸收特性被引量:15
- 2013年
- 人体病变组织的光热效应是皮肤病激光疗法与光学诊断的基础,深入理解血液光吸收特性随温度变化的动态规律对利用激光来治疗葡萄酒色斑(PWS)等血管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并搭建了血液动态吸收光谱实验测量系统,利用常温水浴将血液样品缓慢加热至80℃(0.5~1.0℃.min-1),每间隔5℃为单位对血液的光吸收特性进行测量,得到了血液在可见光及近红外范围400~1000nm内随温度变化的动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血液光吸收特性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常温至50℃血液吸收光谱基本无变化;50~58℃吸收特性曲线变平缓,630nm处吸光度增加为常温下的2倍;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血液光吸收特性大幅度增加;65℃后略有增加直至不再变化。整个加热过程中,血液吸光度均在970nm处存在峰值,并且吸收性能随着温度的上升有所增加,这为今后使用该波段治疗较深的顽固病变血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吴文娟李东王国祥王跃社陈斌
- 关键词:血液正铁血红蛋白吸光度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