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630002-3C) 作品数:3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余丽莹 谢月英 李松茂 黄秋银 吕惠珍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广西药用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假酸浆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在不同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和方法下,对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的假酸浆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假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在15/25℃变温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4.3%,发芽快且整齐;假酸浆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非常低,室温下贮藏6~9个月时在25℃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均有较高发芽率,说明假酸浆种子有休眠性,通过延长贮藏时间能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但室温贮藏15个月后,种子活力下降非常明显。低温冷藏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假酸浆种子萌发能力,能延长种子寿命。 谢月英 吕惠珍 余丽莹 黄秋银 李松茂关键词:种子发芽试验 温度 贮藏 毛茄种子形态特征及其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以栽培于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毛茄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毛茄种子存在种皮障碍,播前预处理有助于加快萌发和齐苗;6 h,60℃恒温水浴或40 mg/L,1 h GA3处理是最佳的预处理方式;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毛茄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种子在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光照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陈韵 黄雪彦 黄燕芬 彭玉德 余丽莹关键词:种子 发芽 GA3 罗勒引种驯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3 2009年 以来源于泰国的药用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Linn.)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萌发和栽培试验研究。种子萌发试验在15℃恒温、25℃恒温、15℃/25℃变温(15℃8h,25℃16h)3种温度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对比两种试验;栽培密度试验设20cm×30cm,30cm×40cm,40cm×50cm 3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施肥对比试验设每公顷施复合肥0kg(对照)、450kg,675kg,900kg,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罗勒种子在3种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以15℃/25℃的变温处理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栽培密度对罗勒的生长有显著影响,20cm×30cm密度条件下每公顷的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的平均值最大;施肥能够明显促进罗勒的高和冠幅生长,以每公顷施用复合肥675kg效果最佳,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达611g和111g。栽培过程中罗勒病虫害出现少,是一种易于栽培和管理的品种,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 潘春柳 黄浩 黄宝优 余丽莹关键词:栽培密度 施肥 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