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41120017)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申国哲胡平盈亮史栋勇李效文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应力状态对模具分区冷却热成形S-rail硬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S-rail模具,以汽车用超高强度钢BR22MnB5为研究对象,结合模具分区冷却热成形工艺研究了模具温度及成形件应力状态对其最终硬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模具温度升高,成形件的硬度减小;当模具热区和冷区的温度分别为400℃和室温(20℃)时,相应区域的硬度分别为300HV和460HV,热、冷区之间的硬度出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板料在热成形过程中发生变形,其内圆角处受压应力,抑制马氏体生成,而外圆角处受拉应力,马氏体更易生成,所以外圆角硬度值大于其内圆角硬度值。
- 胡平张金女申国哲林发财刘立忠
- 关键词: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应力状态
- 基于硬度梯度的热成形高强钢弯曲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热成形高强度钢设计了不同厚度板料的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了相关弯曲力学性能参数。实验表明:热成形高强度钢的弯曲力学性能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厚度方向上硬度分布呈中间高、两侧低的梯度分布规律,形成了具有连续梯度分布的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基于厚度方向硬度梯度分布规律及硬度-强度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热成形板材在变梯度弯曲模型下更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
- 申国哲李效文盈亮史栋勇郭润清孟召焕
- 关键词:热成形高强钢数值模拟
- 基于抗撞性和设计空间的薄壁直梁参数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运用碰撞仿真技术,对能够代表汽车前纵梁的6种薄壁直梁进行了截面形状选择;针对所选取的较优截面形状直梁的截面尺寸、板厚和材料强度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以吸能、比吸能和压溃距离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了响应面模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直梁在质量仅增加3.2%的情况下,不仅抗撞性明显提高,而且设计空间下降了约27.1%。
- 申国哲马洪波刘立忠胡平
- 关键词:薄壁直梁抗撞性响应面法
- 高强度热成形钢点焊性能与接头组织被引量:4
- 2012年
- 以热成形高强度钢板22MnB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对典型厚度钢板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通过对点焊试样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确定了最优点焊性能工艺参数及各因素对点焊性能的影响程度。热成形高强度钢点焊接头抗剪载荷的最优条件为:板料厚1.6 mm、焊接电流7 800 A、焊接时间0.4 s;同时,各因素对抗剪载荷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板料厚度>焊接电流>焊接时间。通过对点焊接头进行硬度分布试验和金相组织测试,研究并分析了热成形高强度钢点焊接头的硬度分布情况和金相组织特性;采用扫描电镜探究了热成形高强度钢的点焊接头断口形貌特征。
- 李效文盈亮申国哲戴明华韩小强胡平
- 关键词:高强度钢点焊断口形貌金相
- 基于侧面碰撞的热成型高强度零件开发被引量:9
- 2013年
- 以某型轿车为例,基于轻量化车身目标进行准静态三点弯曲和动态冲击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适合车身结构的高强度热成型零件。根据C-NCAP法规要求,通过动力显示仿真软件LS-DYNA建立了整车车身侧碰模型,将优化设计零件引入整车进行侧碰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6 mm热成型防撞梁替换原2.5 mm普通高强度钢防撞梁后,整车车身侧碰抗撞性能获得大幅改善且车体变形显著减小,车身质量减轻3.7 kg,整车减重0.28%。
- 胡平于宏元盈亮申国哲史栋勇
- 关键词:车身零件热成型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