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532015)
-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友明郭兴国张乐王宇航邓永强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竖直U型埋管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被引量:7
- 2008年
- 以钻孔壁为界,将所研究的传热区域划分为土壤部分和钻孔内两部分。对于钻孔外土壤部分的传热过程,采用线热源理论建立非稳态模型进行分析讨论;在钻孔内,对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增强地下换热器换热的措施。
- 陈友明王宇航莫志娇郭兴国周娟
- 关键词:热泵地下换热器传热分析传热模型
- 流体平均温度分析钻孔内热阻被引量:1
- 2011年
- 提出了一种p-线性无量纲流体平均温度分析钻孔内热阻.首先提出评估管内流体温度的p-线性无量纲温度,分别与用准三维模型计算的单U管和双U管理论流体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数p→0和p=-1/2对应的无量纲温度分别与单U管和双U管的理论温度高度吻合.因此,有必要用参数p→0对应的无量纲对数平均温度和p=-1/2对应的无量纲几何平均温度来分别分析单U管和双U管钻孔内热阻.
- 陈友明杜次元
- 关键词:热阻钻孔
- 夏季新型混合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我国南方地区商业、办公建筑由于冷热负荷差值较大,导致其传统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率较低.本文对长沙地区湘江边的一栋办公大楼,选用新型混合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夏季能耗编程模拟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新型混合地源热泵系统比采用传统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节省约14%,运行费用节省3.9%~6.5%,且该系统的运行效率在采用流入机组水温作为控制参数时达到最高.
- 陈友明李季勋
- 关键词:能耗模拟控制策略
- 热湿气候地区木结构墙体霉菌污染评估及控制措施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霉菌生长的临界条件,在对墙体进行详细热湿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木结构中最大可能霉菌生长指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预防霉菌生长的墙体最小热阻的确定方法。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中胶木层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靠近室内侧的表面,由于湿度过高引起霉菌大量生长。该墙体要在热湿气候地区推广应用需合理的设计室内产湿率和除湿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 郭兴国陈友明
- 关键词:霉菌污染木结构临界相对湿度
- 热湿气候地区多层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基础,以墙体中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了多层墙体的一维瞬态热湿耦合传递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来解此耦合方程.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多层墙体石膏板-玻璃纤维-砖复合墙体在热湿气候环境下的水蒸气分布规律和温度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国南方地区,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下,墙体内出现湿积累现象,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霉菌的生长.
- 郭兴国陈友明
- 关键词:热湿耦合传递含湿率南方建筑
- 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基础,以墙体内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了多层墙体中的一维瞬态热湿耦合传递方程.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热湿气候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湿气候地区推广应用该墙体需要注意玻璃纤维内部冷凝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 郭兴国陈友明张乐
- 关键词:热湿耦合传递含湿率木结构有限差分法
- 土壤初始温度模型被引量:22
- 2007年
- 通过热传导理论,建立了地下土壤初始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将模型的全年模拟结果与全年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下土壤温度分布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说明理论模型是正确的.模拟结果表明,当土壤深度达到10 m时,土壤全年温度趋于稳定.该理论模型可应用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
- 陈友明王宇航莫志姣
-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
- 太阳辐射对南方多层墙体热湿性能影响的研究
- 本文以空气含湿量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模型对南方地区典型多层墙体进行了动态模拟。在主模型中,将太阳辐射总热量分解,得到了建筑不同朝向外墙的太阳辐射得热量,进而分析了在太阳辐射影响下墙体的热湿性能;在子模型中,不考虑太阳辐射得...
- 张乐陈友明
- 关键词:热湿性能多层墙体
- 文献传递
- Budaiwi模型的修正及实验验证被引量:3
- 2010年
- 在Fourier定律和Fick定律的基础上,考虑墙体内部相变及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墙体中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对Budaiwi模型进行了修正,弥补了质传递方程中的遗漏之处。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一个实验装置测试实际气候条件下墙体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将实验结果跟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型预测结果跟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室外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误差为4.44%,平均温度偏差为1.31 K,室内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偏差为6.3%,平均温度偏差为1.26 K。该改进模型能较精确的预测墙体内的热湿耦合迁移情况。
- 郭兴国陈友明邓永强张乐
- 关键词:建筑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
- 建筑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实验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了长沙地区1月份和7月份空调房间外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分析了热湿气候地区墙体内湿传递和积累的情况,以及不同内表面情况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靠近室外侧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严重受室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且此界面处的湿度长期高于80%,易引发霉菌的生长;靠近室内侧红砖与水泥抹灰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主要受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在夏季,内表面贴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温、湿度普遍比没贴墙纸的墙体内相应位置处的要高;在冬季,两墙体内界面处的温度基本相同,但没贴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湿度比内表面贴有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要略高.同时,墙体内的温、湿度变化存在着很强的耦合作用,并且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 陈友明邓永强郭兴国张乐
- 关键词:建筑构件热湿耦合传递实验测试围护结构